南州市公安局的档案室弥漫着一股陈旧纸张与樟脑丸混合的味道,阳光透过布满灰尘的窗户,在地面投下斑驳的光影。林砚蹲在铁架前,指尖拂过一排排泛黄的档案盒,上面的字迹大多已经模糊,唯有“1980年 仓库纵火案”几个字,在他眼中格外清晰。
这是父亲林卫国生前未破的最后一案。
五年前穿越而来,林砚从最初的茫然无措,到如今成长为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队长,肩上的警徽沉甸甸的。这些年,他破获了无数悬案,却始终没敢触碰父亲的这起旧案——他怕真相太残酷,更怕自己无法承受那份迟来的正义。
“林队,你真要查这个案子?”身后传来脚步声,苏晓端着两杯热茶走来,将其中一杯递给他,“这案子都过去十年了,当年的物证早就不知道去哪了,目击证人也大多搬离了原址,难度太大了。”
林砚接过茶杯,指尖传来温热的触感,他仰头喝了一口,压下心头的酸涩:“十年不算晚,只要案子没破,只要真凶还在,我就不能让父亲带着遗憾离开。”
苏晓沉默了。她知道林砚对父亲的感情,这些年,他收集了所有关于林卫国的资料,甚至能背出父亲每一份结案报告的内容。作为他的爱人与战友,她能做的,只有全力支持。
“我已经让人联系了当年的辖区派出所,他们说还保留着部分现场照片和问询记录,我带你过去看看。”苏晓说着,转身拿起挂在门后的警帽。
林砚点点头,将手中的档案盒小心翼翼地放回原位,起身跟上苏晓的脚步。
走出档案室,走廊里传来阵阵喧哗,年轻警员们正围在一起讨论案情,脸上满是朝气蓬勃。这五年,南州市公安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刑侦技术实验室已经建成,指纹比对设备、微量物证提取工具等现代化设备陆续投入使用,破案率大幅提升,这一切都离不开林砚的努力。
“林队!苏法医!”一个年轻警员看到他们,立刻站直身体敬礼。
林砚抬手回礼,笑着问道:“怎么这么热闹?又有新案子了?”
“不是新案子,是昨天那个家禽盗窃案,小王他们根据你说的‘社区刑侦网格化’理念,在菜市场蹲守了一晚上,把嫌疑人抓住了!”年轻警员兴奋地说道,语气中满是崇拜。
林砚欣慰地点点头:“做得好,让他们好好审讯,注意固定证据。”
“是!”
离开市局,两人骑着自行车前往辖区派出所。1990年的南州市,街道上随处可见自行车穿梭,偶尔能看到几辆公交车和小轿车驶过,喇叭声、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充满了烟火气。
林砚骑着车,目光扫过路边的店铺,心中感慨万千。五年时间,他早已融入了这个时代,这里有他的战友,他的爱人,还有他要守护的一方安宁。
辖区派出所不大,条件也相对简陋。所长老陈看到林砚,立刻热情地迎了上来:“林队,你可算来了!我已经把当年的资料都整理好了,就在我办公室。”
“麻烦陈所长了。”林砚客气地说道。
老陈摆摆手:“客气啥!林队你可是咱们南州公安的骄傲,你父亲林卫国当年也是我们所的英雄,能帮上忙,我高兴还来不及呢!”
走进办公室,老陈从柜子里抱出一摞厚厚的资料,放在桌上:“这里面有现场照片、问询记录、证人证言,还有当年的勘察报告,你慢慢看,有什么需要的,随时跟我说。”
林砚道了谢,便迫不及待地翻看起来。
现场照片大多已经褪色,画面中,一间仓库被烧得面目全非,墙体熏得漆黑,地上散落着烧焦的木材和货物残骸。林卫国的身影出现在几张照片中,他穿着警服,眉头紧锁,正在仔细勘查现场,眼神中满是坚毅。
看到父亲的照片,林砚的眼眶微微泛红。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开始认真分析照片中的细节。
“当年的起火点在哪里?”林砚问道。
老陈想了想,指着一张照片说道:“根据当年的勘察,起火点应该在仓库的西北角,那里的烧毁程度最严重。”
林砚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照片中,仓库西北角的墙体已经坍塌,地面上的灰烬堆积得很厚。他注意到,灰烬中似乎有一些不规则的块状物,只是照片不够清晰,无法辨认具体是什么。
“当年有没有提取到纵火物的残留?”林砚又问。
“没有。”老陈摇摇头,语气中带着一丝遗憾,“当年的技术太落后了,现场被破坏得又严重,根本找不到有用的线索。而且,仓库的主人是个个体户,平时得罪了不少人,嫌疑人范围太广,排查了很久都没有结果。”
林砚点点头,继续翻看问询记录。记录上详细记载了当年警方对仓库周边居民、商户的问询情况,大多是一些无关痛痒的信息,没有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就在他快要失去耐心的时候,一份标注着“张桂兰”的问询记录引起了他的注意。张桂兰是仓库隔壁的居民,当年她声称,起火当晚,看到一个陌生男人鬼鬼祟祟地在仓库附近徘徊,身高大概一米七五左右,穿着蓝色工装,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袋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