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张桂兰现在还在南州吗?”林砚连忙问道。
老陈查了一下登记册,说道:“还在,她去年搬去了城东的家属院,我这里有她的地址。”
“太好了!”林砚心中一喜,“苏晓,我们现在就去找她。”
两人立刻起身,按照老陈提供的地址,骑车前往城东家属院。
家属院是一片老旧的红砖楼,楼道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林砚和苏晓按照门牌号,找到了张桂兰的家。
敲门片刻,门开了,一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探出头来,警惕地看着他们:“你们是谁?”
“张阿姨您好,我们是市公安局的,我叫林砚,这是我的同事苏晓,我们想向您了解一下1980年仓库纵火案的一些情况。”林砚拿出警官证,温和地说道。
张桂兰看到警官证,眼神闪烁了一下,犹豫了片刻,还是让他们走了进来。
屋里的陈设很简单,一张老旧的木桌,两把椅子,墙角放着一个衣柜。张桂兰给他们倒了杯水,坐在椅子上,叹了口气:“都过去十年了,你们怎么还在查这个案子?”
“张阿姨,这个案子对我很重要,我的父亲林卫国,当年就是负责这个案子的刑警。”林砚看着她,语气诚恳地说道。
张桂兰愣了一下,随即眼中露出一丝敬佩:“林卫国警官啊,我记得他,当年他为了查这个案子,跑前跑后,吃了不少苦,可惜……”
“可惜案子没破,他就牺牲了。”林砚接过话头,声音有些哽咽。
张桂兰点点头,眼圈也红了:“林警官是个好人啊!当年他来问我情况的时候,态度特别好,不像其他警察那样凶巴巴的。”
“张阿姨,您当年说看到一个陌生男人在仓库附近徘徊,能再跟我们详细说说吗?比如他的长相、穿着,还有其他特别的地方。”苏晓适时开口,引导着话题。
张桂兰闭上眼睛,努力回忆着:“时间太久了,我记不太清了。只记得他很高,穿着蓝色的工装,手里拿着一个黑色的袋子,看起来沉甸甸的。他的脸被帽子遮住了一部分,我没看清具体长相,只觉得他眼神很凶。”
“那您还记得他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又往哪个方向去了吗?”林砚问道。
“好像是从西边来的,然后往南边去了。”张桂兰不确定地说道,“当时天太黑了,我也是偶然看到的,没太注意。”
林砚和苏晓对视一眼,西边是南州市的老工业区,那里有很多工厂,工人大多穿着蓝色工装,而南边则是一片城中村,人员流动复杂。
“张阿姨,您再好好想想,有没有其他特别的细节?比如他的口音、走路的姿势,或者袋子上有没有什么标志?”林砚不死心,继续追问。
张桂兰皱着眉头,冥思苦想了很久,突然眼睛一亮:“对了!我记得他的鞋子!他穿的是一双黑色的胶鞋,鞋底好像有花纹,而且他走路的时候,有点跛脚!”
跛脚!
林砚心中一动,这个细节当年的问询记录上并没有记载。他连忙问道:“您确定吗?他真的跛脚?”
“确定!”张桂兰肯定地点点头,“我当时看得很清楚,他走路的时候,左脚有点不利索,一瘸一拐的。”
“太感谢您了张阿姨!”林砚激动地站起身,“您提供的这个线索太重要了!”
离开张桂兰家,林砚立刻骑车前往老工业区。他知道,当年的老工业区有很多工厂,其中最大的一家是南州机床厂,而父亲林卫国当年的一个同事,就是机床厂的保卫科科长。
赶到机床厂,林砚找到了保卫科科长老王。老王已经退休了,听说林砚是林卫国的儿子,又来查当年的仓库纵火案,立刻热情地接待了他。
“王科长,我想向您了解一下,1980年的时候,机床厂有没有一个跛脚的工人,穿着蓝色工装?”林砚开门见山地问道。
老王皱着眉头,仔细回忆着:“跛脚的工人……我想想……对了!好像有一个叫刘三的,他是车间的维修工,左脚有点跛,平时就穿着蓝色工装。不过他在1981年的时候,就辞职离开机床厂了,听说去了外地。”
“刘三?”林砚心中一紧,“您能给我说说他的情况吗?比如他的家庭住址、联系方式,还有他当年为什么辞职?”
“家庭住址我倒是知道,他当年住在城中村那边。联系方式就没有了,那时候没有电话。至于他为什么辞职,我记得好像是因为他在厂里偷东西,被抓住了,然后就主动辞职了。”老王说道。
林砚立刻带着苏晓前往城中村,按照老王提供的地址,找到了刘三当年的住处。如今,这里已经物是人非,原来的平房变成了楼房,居民也换了一批又一批。
他们向周边的老人打听刘三的下落,大多都说不知道。就在两人快要放弃的时候,一位老大娘说道:“刘三啊,我记得他!他前几年回来了,好像在城南开了一家废品回收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