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的刑侦技术实验室刚落成不久,白色的瓷砖墙反射着白炽灯的冷光,空气中还残留着新仪器开箱的金属味。林砚站在显微镜前,指尖捏着一片从仓库遗址提取的焦木样本,眉头微蹙。
五年了,从1985年穿越而来,他从一个备受质疑的见习刑警,成长为如今的刑侦大队队长,亲手将南州的刑侦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而眼前这起尘封了十年的“仓库纵火案”,是他心中始终未解的结——这是他父亲林卫国生前最后经手的案件,也是一桩被定性为“意外失火”的悬案。
“队长,省厅送来的木材燃烧残留物检测报告出来了。”苏晓穿着白大褂,快步走进实验室,将一份文件递到林砚手中。她的眼角带着淡淡的笑意,这些年与林砚并肩作战,从最初对他“新方法”的好奇,到如今的默契无间,两人的感情早已水到渠成,婚期就定在年底。
林砚接过报告,目光落在“检出微量汽油成分”这一行字上,指尖微微收紧。十年前,父亲林卫国在勘查现场时,曾坚持认为这不是意外,却苦于没有证据,不久后便在追查另一桩案件时牺牲,这起纵火案也随之石沉大海。
“当年的现场勘查记录里,根本没提汽油。”林砚沉声道,“我父亲的笔记本里写过,仓库里只存放了布料和棉花,都是易燃物,但起火速度快得反常。”
苏晓点头:“那个年代没有专业的残留物检测设备,仅凭肉眼和经验,很难发现微量的助燃剂。现在有了气相色谱仪,才能从焦木的缝隙里找到线索。”
林砚放下手中的样本,走到档案柜前,取出一个泛黄的文件夹。里面是父亲林卫国当年的办案笔记,字迹工整有力,字里行间能看出他对案件的执着。其中一页画着仓库的平面图,标注着几个可疑的起火点,旁边写着“三处同时起火,非意外”。
“李队,你还记得当年这起案子吗?”林砚拨通了副队长李建国的电话。如今的李建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守旧的老刑警,在林砚的影响下,他主动学习现代刑侦技术,成了林砚最得力的助手。
电话那头传来李建国爽朗的声音:“怎么不记得?老林就是为了查这个案子,才得罪了人。当年仓库的老板是张万发,现在的万发集团董事长,那会儿他刚起步,仓库一烧,保险赔了一大笔钱,没多久就东山再起了。”
林砚眼神一凝:“张万发?我记得他去年还捐赠了咱们局的刑侦技术实验室。”
“就是他。”李建国叹了口气,“当年老林怀疑他故意纵火骗保,可没证据。后来老林牺牲,这事儿就不了了之了。你现在提这个,是有新发现?”
“嗯,我们在焦木样本里检出了汽油成分,当年的火灾绝对是人为的。”林砚语气坚定,“李队,麻烦你去查一下张万发当年的银行流水和保险记录,我去拜访一下当年仓库的老员工。”
挂了电话,苏晓担忧地看着他:“张万发现在是南州的知名企业家,人脉广,我们查他,会不会有阻力?”
“阻力肯定会有,但我父亲的冤屈,不能就这么算了。”林砚眼神坚定,“而且,纵火骗保是犯罪,不管他现在是什么身份,都必须受到法律的制裁。”
当天下午,林砚驱车来到南州市郊的一个老旧小区,找到了当年仓库的保管员王大爷。王大爷已经七十多岁了,腿脚不太方便,得知林砚是林卫国的儿子,又来查当年的纵火案,浑浊的眼睛里泛起了泪光。
“小林警官,你爸是个好人啊,当年他就说那火不对劲,可没人信他。”王大爷叹了口气,“我记得火灾前一天,张万发来过仓库,还跟我聊了半天,问我仓库的消防设施怎么样。现在想想,他那时候肯定是在踩点。”
“火灾当天,您有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或事?”林砚问道。
王大爷皱着眉头回忆:“那天我下班早,走的时候没什么异常。不过,我后来听邻居说,半夜看到有个人从仓库方向跑出来,穿的是蓝色的工装,跟张万发工厂里工人穿的一样。”
林砚心中一动,又问:“您还记得那个邻居的名字吗?”
“记得,叫刘二柱,现在还住在这小区里。”王大爷说道。
林砚谢过王大爷,又找到了刘二柱。刘二柱今年五十多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说起当年的事,他还是有些后怕。
“那天半夜,我起夜,看到一个人影从仓库那边跑过来,跑得飞快,我没看清脸,就看到他穿的是蓝色工装,手里还拎着一个油桶。”刘二柱说道,“后来仓库着火了,我也不敢说,怕张万发报复,他那时候就挺横的。”
有了证人证言,再加上检测报告,林砚更加确定张万发就是纵火案的凶手。他立刻回到局里,召集队员开会。
“目前的证据已经指向张万发,他当年为了骗取保险金,故意纵火焚烧仓库。”林砚指着黑板上的证据链,“李队,银行流水和保险记录查得怎么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