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办公室,窗外的梧桐叶被秋风染成了金黄色,沙沙作响。林砚坐在办公桌前,指尖轻轻拂过一份泛黄的档案袋,封皮上“1980年南州纺织厂仓库纵火案”的字迹早已模糊,却像一块千斤巨石,压在他心头整整五年。
自从穿越到1985年,成为见习刑警的第一天,他就知道了自己这具身体的父亲——林建军,正是在追查这起纵火案时,因意外牺牲。五年来,他从一个被质疑的新人,成长为市局的刑侦标杆,破获了无数悬案,可父亲的旧案,却始终是他心中最深的执念。
“队长,省厅刚发来的协查通报,您看一下。”苏晓端着两杯热茶走进办公室,将其中一杯放在林砚面前,目光落在那份旧档案上,语气带着几分心疼,“又在看叔叔的案子?”
林砚抬起头,眼底的疲惫被他强压下去,接过协查通报,指尖却依旧停留在档案袋上:“嗯,昨天走访纺织厂老职工,有了新发现。”
苏晓在他对面坐下,轻声道:“这五年,你从来没放弃过。现在时机成熟了,局里也批准重启调查,我们一定能查出真相。”
林砚点点头,将协查通报放在一旁,打开了档案袋。里面的资料少得可怜,几张现场照片早已褪色,只能隐约看到仓库被烧毁后的残骸,还有几份简单的询问笔录,记录着当年的案情。
1980年冬夜,南州纺织厂仓库突然起火,烧毁了价值百万的棉纱和设备,那在当时是一笔天文数字。时任刑侦队副队长的林建军,带队负责此案,初步判断为人为纵火。可就在调查陷入僵局时,林建军在一次排查嫌疑人的过程中,遭遇意外车祸,当场牺牲,案子也因此成了悬案。
“当年的笔录太简单了,很多关键信息都缺失。”林砚皱着眉,翻看着询问笔录,“纺织厂的厂长、副厂长、仓库管理员,还有几个值班工人,都问了一遍,却没有任何突破口。”
苏晓拿起一张现场照片,仔细看着:“当年的勘查条件太差,现场被大火烧毁,又被灭火的水冲刷,几乎找不到有价值的痕迹。”
“不,不是没有,是我们没找到。”林砚的眼神变得坚定,“昨天我走访了纺织厂的老门卫王大爷,他当年是第一个发现火情的。他告诉我,起火当晚,他看到一辆蓝色的解放牌卡车,在仓库后门停留过,而且开车的人,好像是副厂长张富贵的侄子——张涛。”
“张涛?”苏晓愣了一下,连忙翻找档案,“这里有记录,张涛当时是纺织厂的货车司机,案发后不久就辞职,去了南方做生意,再也没回来过。”
林砚点头:“这就是关键。当年的调查,只关注了厂里的管理人员和值班人员,却忽略了张涛。王大爷说,他当时怕惹麻烦,没敢说出来,现在年纪大了,心里不安,才把这件事告诉了我。”
“那我们现在就去找张涛!”苏晓立刻站起身,眼中闪过一丝兴奋。
林砚却摇了摇头:“别急,张涛在南方待了十年,我们连他具体在哪个城市都不知道。而且,没有确凿的证据,就算找到了他,他也不会承认。”
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记本,上面记录着这些年他收集到的关于纵火案的所有线索:“我已经让赵伟去查张涛的下落了,应该很快就有消息。我们现在要做的,是重新勘查当年的火灾现场,看看能不能找到新的证据。”
苏晓有些疑惑:“仓库早就重建了,现在去勘查,还能有收获吗?”
“一定有。”林砚的语气十分肯定,“当年的火灾现场,虽然被烧毁了,但一些深埋在地下的痕迹,可能还保留着。我们用现代的火灾现场勘查技术,说不定能发现当年被忽略的线索。”
两人当即决定,下午就去南州纺织厂。临走前,林砚特意带上了工具箱,里面装着金属探测器、残留物提取瓶、放大镜等设备,这些都是他这几年推动市局引进的“宝贝”。
下午两点,林砚和苏晓来到了南州纺织厂。如今的纺织厂,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新的仓库拔地而起,整洁而现代化。老门卫王大爷早已退休,现任门卫是一个年轻人,得知他们的来意后,立刻带着他们来到了当年旧仓库的位置。
“就是这里了,当年的仓库,从这里一直到那边的围墙。”年轻人指着一片空地,说道。
林砚环顾四周,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当年火灾现场的照片,试图还原出当时的场景。片刻后,他睁开眼睛,对苏晓说:“开始吧,按照火灾现场勘查流程,分区域排查。”
苏晓点点头,拿出工具,两人立刻投入到工作中。他们先用金属探测器在空地上仔细探测,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时间一点点过去,夕阳西下,余晖洒在空地上,给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色。
“林砚,这里有情况!”苏晓的声音突然响起。
林砚立刻跑了过去,只见苏晓蹲在地上,指着一块被翻开的泥土:“你看,这里的土壤颜色和周围不一样,而且里面有一些黑色的残留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