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秋,南州市公安局后院,一栋崭新的二层小楼前挤满了人。红绸被缓缓拉下,“南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几个烫金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格外醒目。
林砚站在人群前方,一身笔挺的警服衬得他身姿挺拔,眉宇间褪去了初来乍到的青涩,多了几分沉稳干练。五年时光,他从一个懵懂的见习刑警,成长为如今的刑侦大队队长,更是推动南州刑侦技术革新的核心人物。看着眼前的实验室,他仿佛看到了无数个在简陋办公室里熬夜整理笔记、反复推演案件的夜晚,心中百感交集。
“林队,恭喜啊!这实验室能建成,你可是头功!”李建国拍着他的肩膀,脸上满是欣慰。曾经那个对林砚“古怪想法”充满质疑的老刑警,如今看向他的眼神里,全是敬佩与信任。这几年,他跟着林砚学了不少现代刑侦知识,勘查现场的手法也与时俱进,早已不是当年那个只凭经验办案的“老古董”了。
林砚笑着点头:“李叔,这可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大家一起努力的结果,还有省厅的支持。以后咱们办案,再也不用受限于设备了。”
苏晓站在林砚身旁,白大褂勾勒出她温婉的轮廓。作为南州市公安局唯一的女法医,这些年她与林砚并肩作战,不仅在专业上配合默契,感情也日益深厚。她看着林砚,眼中满是崇拜:“林队,以后咱们就能更精准地提取证据、分析案情了,这实验室就是咱们刑侦队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说得好!”局长走上前,拿起话筒,“今天,咱们南州市公安局刑侦技术实验室正式落成,这标志着咱们南州的刑侦工作迈入了新阶段!林砚同志提出的现代刑侦理念,不仅破了许多大案要案,还为咱们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希望大家以后好好利用这个实验室,守护好南州的平安!”
掌声雷动,响彻整个警局大院。仪式结束后,众人陆续走进实验室参观。里面虽然比不上2024年的现代化实验室,但显微镜、指纹比对仪、微量物证提取设备等一应俱全,在1990年的南州,已经是相当先进的配置了。
警员们围着设备,脸上满是好奇与兴奋,不停地向林砚提问。林砚耐心地一一解答,手把手地教他们使用设备,眼中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直到夕阳西下,实验室里的人才渐渐散去。林砚和苏晓并肩走在最后,看着空荡荡的实验室,林砚轻声说:“晓晓,以后这里就是咱们的战场了。”
苏晓点头,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嗯,我会一直陪着你,一起守护南州的平安。”
两人相视一笑,空气中弥漫着温馨的气息。就在这时,林砚的办公桌上,一份尘封已久的卷宗引起了他的注意。那是一份用牛皮纸封装的卷宗,封面已经泛黄,上面写着“1982年南州市仓库纵火案”,右下角标注着“未破”两个字。
林砚的心脏猛地一沉。他记得,父亲林卫国就是在1982年,因为追查这起仓库纵火案,不幸牺牲的。这些年,他一直想重启这起案件的调查,为父亲正名,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时机和足够的技术支持。如今,刑侦技术实验室建成了,或许,是时候揭开这起旧案的真相了。
他走上前,小心翼翼地拿起卷宗,轻轻翻开。里面的记录很简单,只有几张现场照片、证人证言和初步的勘查报告。照片上,仓库被烧得面目全非,只剩下断壁残垣,现场一片狼藉。证人证言大多模糊不清,只能确定火灾发生在深夜,起火点不明。初步勘查报告认为,这是一起意外火灾,可能是由于电路老化引起的。
但林砚知道,事情绝没有这么简单。父亲生前曾在日记中提到,这起仓库纵火案疑点重重,背后可能隐藏着一场商业竞争的阴谋。只是当时的刑侦条件有限,无法找到确凿的证据,案件最终不了了之。
“这是你父亲的案子?”苏晓走到林砚身边,轻声问道。她知道林砚的父亲是一名牺牲的老刑警,也知道他一直想为父亲正名。
林砚点头,眼神坚定:“嗯,这起案子,我一定要查清楚。”
他仔细翻阅着卷宗,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突然,一张现场勘查照片引起了他的注意。照片上,仓库的墙角处,有一块黑色的痕迹,看起来像是某种燃烧后的残留物。当年的勘查报告中,并没有对这块残留物进行详细分析,只认为是普通的木炭。
“晓晓,你看这里。”林砚指着照片上的黑色痕迹,“这块残留物,当年有没有进行过成分分析?”
苏晓凑上前看了看,摇了摇头:“没有,当年的技术有限,无法对这种微量残留物进行精准分析。”
“现在不一样了。”林砚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咱们实验室有设备,可以对这块残留物进行成分分析。或许,这里面就藏着破案的关键。”
他立刻将照片收好,拿着卷宗,快步走向实验室。苏晓紧随其后,她知道,这起旧案对林砚来说意义非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淬火警魂1985刑侦笔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