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兴庆宫,唐玄宗正坐在龙椅上,翻阅奏折。见到李瑁,脸上露出几分欣慰,“吾儿康复,朕心甚慰。”
“多谢父皇挂念,儿臣已无大碍。”李瑁恭敬行礼,眼神却悄然打量着这位开创了开元盛世,却也在后期逐渐沉迷享乐的帝王。
“此次坠马,可知是何人所为?”唐玄宗放下奏折,目光深邃地看着李瑁。
李瑁心中一凛,知道父皇这是在试探自己。他沉思片刻,回道:“儿臣虽不知具体何人,但也能猜到,定是朝堂之上,有人不愿儿臣参与朝政,故而使此下作手段。儿臣不才,却也想为父皇分忧,为大唐尽一份力。”
唐玄宗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他深知,这大唐的皇子们,大多沉迷声色犬马,像李瑁这般有上进心的,实属难得。可他却不知,眼前的李瑁,早已不是原来那个寿王。
“你有此心,甚好。”唐玄宗缓缓道,“近日朝堂之上,关于西北边防之事,争议颇大。你若有兴趣,可参与朝议,发表见解。”
李瑁心中暗喜,这是父皇给自己参与朝政的机会啊。他连忙谢恩,“儿臣谨遵父皇教诲,定当用心钻研,不负父皇期望。”
离开兴庆宫,李瑁的心情却并未轻松。参与朝议,意味着正式踏入朝堂权力博弈的核心战场,而李林甫等权臣,绝不会坐视自己崛起。但他不怕,前世的武林争斗,教会他在逆境中成长,如今这朝堂暗流,只会让他的羽翼更加丰满。
回到王府,李瑁立刻召集心腹,开始筹备参与朝议之事。他让赵岩进一步扩大情报网,收集西北边防的详细资料,又从系统知识宝库中,查找关于军事战略、边防治理的内容,日夜研读。同时,他也没忘记关注李林甫一党的动向,知晓他们定会在朝议上给自己使绊子。
这日,李瑁正在书房与谋士研讨边防策略,小顺子匆匆来报:“王爷,李林甫大人来访。”
李瑁眼神一凛,放下手中书卷,“快请李大人到客厅,本王随后就到。”他深知,李林甫此时来访,定是来探自己的虚实,这场会面,关乎着后续朝议上的博弈,容不得半点差错。
整理好衣衫,李瑁大步迈向客厅。客厅中,李林甫已端坐许久,见李瑁进来,起身笑道:“寿王殿下康复,老夫特来祝贺,顺带聊聊朝堂之事。”
“李大人费心了,请坐。”李瑁不动声色,与李林甫相对而坐。
两人寒暄几句后,李林甫便切入正题,“听闻殿下要参与西北边防的朝议,老夫有些看法,想与殿下交流交流。”
李瑁心中警惕,表面却谦逊道:“李大人乃朝堂老臣,经验丰富,儿臣正想聆听教诲。”
李林甫嘴角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笑,缓缓道:“西北边防,向来以稳为主。如今边疆将士虽有苦战,但朝廷若大肆增兵增饷,恐会引发财政危机。依老夫看,只需稍作调整,维持现状即可。”
李瑁明白,这是李林甫在试探自己的立场,若自己附和,便会陷入他的保守阵营;若反对,又会得罪这位权臣。他沉思片刻,回道:“李大人所言有理,可儿臣以为,西北边防关乎大唐安危,若只是维持现状,恐难长久。如今吐蕃等势力虎视眈眈,若不加强防御,一旦他们联手来犯,后果不堪设想。儿臣以为,当在增兵的同时,注重边疆将士的训练与装备更新,如此方能长治久安。”
李林甫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他没想到这寿王竟有如此见解,看来之前是小瞧他了。但他面上依旧不动声色,“殿下年轻有为,见解独到,老夫自愧不如。不过朝堂之事复杂,还需从长计议。”
这场会面,在看似平和的氛围中结束,可两人心中都明白,彼此的权力博弈,才刚刚开始。李瑁回到书房,望着窗外的天空,深知自己已彻底卷入这朝堂暗流之中。但他不怕,有系统助力,有自己的智慧与勇气,定能在这旋涡中,寻得属于自己的生存之道,甚至,改变这大唐的命运。
接下来的日子,李瑁一边继续筹备朝议,一边密切关注李林甫一党的动向。他知道,朝议之上,将是他与李林甫等权臣的第一次正面交锋,而这场交锋的结果,将决定他在朝堂权力场中,能否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