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初绽,柔和的光线穿透薄雾,洒落在长安城的大街小巷。李瑁早早起身,换上一袭朴素的布衣,头戴斗笠,准备微服出巡市井。他深知,朝堂之上的奏报虽能知晓大体局势,但民间的真实状况,唯有亲身走访才能真切了解。
出了王府,李瑁漫步在熙熙攘攘的朱雀大街上。街道两旁店铺林立,行人如织,叫卖声、谈笑声交织在一起。他首先走进一家早点摊,摊主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正忙碌地招呼着客人。李瑁找了个空位坐下,点了一碗热气腾腾的胡辣汤和几个油饼。
趁着等待的间隙,李瑁与老者攀谈起来:“老人家,生意可好?”老者笑着回答:“凑合着能过,就是这税赋一年比一年重,赚的钱刨去税,剩下的也就够糊口。”李瑁心中一紧,问道:“税赋为何会重呢?”老者无奈地摇摇头:“听说上头要打仗,又要修宫殿,到处都要钱,这税就摊到咱老百姓头上了。”
李瑁默默记下,又问:“那平日里生活可有什么难处?”老者叹了口气:“别的倒还好,就是这物价涨得厉害,尤其是粮食。去年一场旱灾,收成不好,粮价到现在都没降下来。家里人口多的,日子就过得紧巴巴的。”这时,胡辣汤和油饼端了上来,李瑁边吃边思索着老者的话。
吃完早点,李瑁继续前行。路过一家布庄时,他听到里面传来争吵声。好奇之下,他走了进去。只见一位年轻的妇人正与布庄老板争论:“这布上个月还这个价,怎么这个月就涨了这么多?我这家里等着布料做衣服,你这不是为难我嘛!”老板一脸无奈:“大嫂,我也没办法啊。最近织户那边要的钱就多,我进价高了,卖价自然也得涨。”
李瑁走上前,询问缘由。布庄老板见他穿着朴素,起初并不在意,但李瑁言辞诚恳,便说道:“客官有所不知,如今织户们的日子也不好过。丝茧的价格涨了,人工也贵了,他们成本高了,自然要提高卖给我们的价格。我要是不涨价,这生意就没法做了。”李瑁点点头,又问:“那丝茧价格为何上涨呢?”老板回答:“听说南方闹了虫灾,桑蚕受灾,丝茧产量少了,价格就上去了。”
离开布庄,李瑁陷入了沉思。他意识到,民生问题环环相扣,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产业链,最终受苦的还是百姓。走着走着,他来到了长安的西市。西市是长安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各国商人云集于此。
在西市的一个角落里,李瑁看到一群人围在一起,议论纷纷。他挤进去一看,原来是一位西域商人正与几个当地的无赖发生争执。西域商人操着生硬的汉语说道:“你们为何抢我的货物?我是来做生意的,不是来受欺负的!”无赖们却嚣张地大笑:“这里是大唐,就得听我们的。你一个外邦人,在这做生意,就得给我们交点保护费。”
李瑁皱了皱眉头,走上前去制止:“光天化日之下,你们竟敢如此横行霸道!”无赖们见他穿着普通,不以为意:“你是什么人?少管闲事,不然连你一起收拾!”李瑁眼神一凛:“我是什么人不重要,但在大唐的土地上,就得遵守大唐的律法。你们这样欺负外邦商人,传出去,让天下人如何看待我大唐?”无赖们被他的气势震慑,心中有些畏惧,但仍嘴硬道:“你少拿大话吓唬我们,你能把我们怎样?”
这时,正好有巡逻的衙役路过。李瑁向衙役说明情况,衙役们立刻将无赖们带走。西域商人感激地看着李瑁:“多谢公子相助,若不是公子,我今日损失就大了。”李瑁笑着说:“不必客气,大唐欢迎各国商人前来贸易,你们的安全自会有保障。只是这西市鱼龙混杂,你以后也要多加小心。”西域商人连连点头,又说道:“只是这西市的规矩太多,关卡也多,做生意并不容易。每次进货出货,都要经过层层检查,交不少的税,有时候货物还会被扣押。”
李瑁将这些问题一一记在心里。他在西市又逛了许久,与不同的商人交流,了解到了许多关于商业贸易方面的问题,比如市场管理混乱、贸易壁垒重重等。离开西市后,李瑁来到了长安城的贫民区。这里房屋破旧,街道狭窄,污水横流。孩子们穿着破旧的衣服在街边玩耍,大人们则一脸疲惫地坐在门口。
李瑁走进一间破旧的屋子,里面住着一位生病的老妇人。老妇人躺在床上,面色苍白。李瑁关切地询问:“老人家,您这是怎么了?为何不去看大夫?”老妇人有气无力地回答:“公子,看大夫要钱啊。家里就我和儿子相依为命,儿子每天辛苦做工,赚的钱也只够糊口,哪还有钱给我看病。”李瑁心中一阵酸楚,他掏出一些碎银子放在桌上:“老人家,您先用这些钱去看大夫,保重身体。”老妇人眼中满是感激:“公子真是好人啊,可这银子我不能要,无功不受禄。”李瑁执意留下银子,安慰了老妇人几句后离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