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玉环历经劫难,平安回到李瑁身边后,李瑁深知,安禄山的威胁如高悬之剑,随时可能再次落下。而此时,郭子仪在边疆传来的喜讯,如同黑暗中的曙光,为李瑁带来了新的契机。
郭子仪在边疆一直密切关注着安禄山的动向。他深知安禄山虽在朝堂与江湖的布局受挫,但在边疆的军事力量依然不容小觑。为了给安禄山沉重一击,郭子仪精心筹备,制定了一系列周密的战略计划。
郭子仪观察到,安禄山的军队在一处山谷附近的防线存在漏洞。这处山谷地势险要,两侧山峰陡峭,中间道路狭窄,是安禄山军队补给的重要通道。郭子仪决定在此设下埋伏,截断安禄山的补给线,打乱其军事部署。
他挑选了军中最为精锐的将士,这些士兵皆身经百战,对郭子仪的命令绝对服从。郭子仪亲自带领他们,趁着夜色悄悄潜入山谷两侧的山林中埋伏起来。将士们隐藏得极好,夜色与山林完美地掩盖了他们的行踪。
与此同时,郭子仪还安排了另一支小队,故意在安禄山军队附近制造动静,佯装成小规模的骚扰部队,引诱安禄山派兵追击。安禄山果然中计,派出一队骑兵追赶这支小队。当这队骑兵进入山谷后,郭子仪一声令下,埋伏在两侧的将士们如猛虎下山般冲向敌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箭矢如雨般射向安禄山的骑兵。
安禄山的骑兵们毫无防备,顿时陷入混乱。他们在狭窄的山谷中难以施展身手,被唐军打得节节败退。郭子仪身先士卒,挥舞着长枪,冲入敌阵,所到之处,敌人纷纷倒下。在郭子仪的带领下,唐军士气大振,很快便将这支骑兵歼灭。
但郭子仪并未满足于此。他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接下来,他要利用这次胜利,进一步扩大战果。郭子仪留下一部分士兵清理战场,收集敌军的兵器和物资,自己则率领主力部队,趁着安禄山军队混乱之际,迅速向其另一处重要营地发起攻击。
安禄山的营地此时还未得知骑兵被歼灭的消息,正处于相对松懈的状态。郭子仪的军队如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营地前。营中的士兵们惊慌失措,仓促应战。郭子仪指挥有方,唐军迅速突破了营地的防线,与安禄山的士兵展开迅速肉搏。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唐军成功占领了安禄山的这处营地。安禄山的士兵们死伤惨重,剩余的纷纷投降。郭子仪缴获了大量的粮草、兵器和战马,这对安禄山的军事力量是一次沉重的打击。
此役过后,安禄山在边疆的势力被大大削弱,他不得不收缩防线,重新调整军事部署。郭子仪的这一战功,不仅稳固了大唐在边疆的防御,也为李瑁在朝堂上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李瑁得知郭子仪的战功后,心中大喜。他深知,这是提升自己在朝堂上威望,同时为杨玉环解围的绝佳机会。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李瑁立刻进宫面见唐玄宗。
李瑁跪在殿上,满脸喜色地奏道:“陛下,郭子仪将军在边疆大获全胜,成功截断安禄山补给线,还一举拿下其重要营地,缴获大量粮草、兵器和战马。安禄山势力大损,边疆局势暂时稳定。”
唐玄宗听后,龙颜大悦:“郭爱卿果然不负朕望,立下如此赫赫战功。瑁王,你与郭爱卿一同谋划边疆战事,也功不可没。”
李瑁趁机说道:“陛下,此次胜利不仅是郭子仪将军的功劳,也是我大唐将士们奋勇杀敌的结果。如今边疆形势好转,正是我大唐鼓舞士气,凝聚人心之时。只是,此前杨玉环被安禄山势力劫持一事,虽已平安解救,但在朝堂和民间仍有诸多议论,对陛下和大唐声誉略有影响。臣以为,可借此机会,为杨玉环正名,以彰显陛下的英明和大唐的威严。”
唐玄宗沉思片刻,觉得李瑁所言有理。杨玉环被劫之事,确实在宫廷内外引发了一些流言蜚语,若不妥善处理,恐影响朝廷的威望。于是,唐玄宗说道:“瑁王所言极是。朕会下旨,说明杨玉环被劫乃安禄山奸计,如今平安归来,望众人勿再妄议。同时,朕要嘉奖郭子仪将军,为其论功行赏。”
李瑁心中暗喜,再次跪地谢恩:“陛下英明。郭子仪将军忠心耿耿,为大唐立下汗马功劳,理应重赏。这也能激励其他将士,为保卫大唐奋勇杀敌。”
唐玄宗点头同意,随后下旨,对郭子仪进行了丰厚的赏赐,提升其官职,并在朝堂上对他的战功进行了大肆宣扬。郭子仪的名字,一时间传遍了整个大唐,成为了百姓们口中的英雄。
而对于杨玉环,唐玄宗依照李瑁的建议,下旨澄清事实,严厉斥责安禄山的卑劣行径,同时强调杨玉环在宫中一直恪守本分。这道旨意一下,朝堂和民间的流言蜚语渐渐平息,杨玉环也因此摆脱了之前的困境。
在朝堂上,李瑁因积极参与边疆战事谋划,且郭子仪的战功与他也息息相关,威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众多朝臣对他更加钦佩和尊重,在朝堂议事时,也更加愿意听取他的意见。李瑁借此机会,进一步团结朝臣,壮大自己的势力,为对抗安禄山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