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朝堂上仍有一些大臣认为安禄山已经真心归降,对李瑁的提醒不以为然。一位大臣说道:“瑁王殿下,安禄山如今主动削减兵力,又频繁进献贡品,可见其诚意。若我们无端猜疑,恐怕会寒了他的心,引发不必要的冲突。”
李瑁耐心地解释道:“大人,安禄山狼子野心,绝非轻易能改。他的这些举动太过反常,背后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我们不能被表面现象可迷惑,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尽管李瑁据理力争,但部分大臣依然心存侥幸,对安禄山的真实意图认识不足。李瑁深知,想要让朝廷上下形成统一的认识,还需要更多的证据。
此时,联合小队已经准备就绪。李瑁根据情报,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时机,下达了出击的命令。联合小队趁着夜色,如鬼魅般潜入安禄山的势力范围。他们兵分几路,分别朝着安禄山的兵器工坊和粮草仓库进发。
负责袭击兵器工坊的小队,在接近目标后,发现工坊周围守卫森严。但小队成员毫不畏惧,他们利用高超的轻功和精湛的武艺,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外围的守卫。随后,他们在工坊内四处纵火,将堆积如山的兵器和制造器械付之一炬。一时间,火光冲天,喊杀声四起。
与此同时,袭击粮草仓库的小队也成功得手。他们点燃了仓库中的粮草,滚滚浓烟升腾而起。安禄山的守军发现后,匆忙赶来围剿,但联合小队早已按照预定路线撤离。
这两次突袭行动,给安禄山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他得知消息后,暴跳如雷,却又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愤怒,只能将这口气咽下去。因为他深知,此时若过早暴露,之前的一切伪装都将前功尽弃。
李瑁通过这次行动,不仅打击了安禄山的准备工作,还获得了一些有力的证据,证明安禄山确实在暗中准备叛乱。他将这些证据整理好,再次呈现在朝堂之上。
“陛下,各位大人,这是安禄山暗中准备叛乱的铁证。他表面恭顺,实则在加紧打造兵器、囤积粮草、招募新兵。我们绝不能再对他抱有幻想,必须立刻采取措施,防范他的叛乱。”李瑁言辞恳切地说道。
唐玄宗看着这些证据,脸色变得十分凝重。他意识到自己险些被安禄山的假象所蒙蔽,幸亏李瑁一直保持警惕。“瑁王,你做得很好。若不是你细心防范,朕险些误了大事。众爱卿,如今安禄山叛乱意图已明,我们必须全力以赴,做好应对准备。”唐玄宗说道。
朝堂上的大臣们看到证据后,也纷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前那些对安禄山抱有幻想的大臣,此时也不再言语,转而支持李瑁加强防备的建议。
在李瑁的推动下,朝廷上下达成了一致,加大了对安禄山的防范力度。边疆的唐军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军事改革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李瑁深知,与安禄山的最终对决即将来临,他必须争分夺秒,做好一切准备,以迎接这场严峻的挑战,保卫大唐的江山社稷。
回到王府后,李瑁将朝堂上的情况以及对安禄山的防范措施告诉了杨玉环。杨玉环听后,忧心忡忡地说道:“瑁郎,安禄山如此阴险,你一定要小心。我只希望你能平安,大唐能早日平定叛乱,恢复太平。”
李瑁握住杨玉环的手,安慰道:“玉环,你放心。我会小心的。有朝廷上下的齐心协力,还有郭将军等众多将士的支持,我们一定能击败安禄山。等平定叛乱后,我便与你过上安稳的日子。”
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时期,李瑁凭借着敏锐的洞察力和果断的决策,识破了安禄山的伪装,带领大唐积极应对即将到来的危机。而杨玉环的支持,也成为他在艰难斗争中的温暖慰藉,激励着他为了大唐的未来和他们的幸福,勇往直前,与安禄山展开殊死较量。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