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洛阳时,李瑁正在查看各地送来的密报。当看到“碣石山”三个字时,他猛地起身,舆图上的碣石山位于范阳与平卢之间,地势险峻,易守难攻,难怪之前多次搜捕都一无所获。
“郭将军的主力已收复幽州,离碣石山最近。”李瑁立刻提笔写信,“让他即刻率三万精兵包围碣石山,切断所有进出通道,只围不攻,等我们汇合后再动手。”
他转向柳轻烟:“传信给长安,让杨玉环加固东宫守卫,天枢阁若在据点被围后狗急跳墙,可能会袭击皇室成员泄愤。”写下“杨玉环”三个字时,他的笔尖微微停顿——他不愿让她卷入危险,却更清楚此刻必须让她做好防备。
三日后,李瑁率领玄甲士与江湖盟的精锐抵达碣石山。山下已被郭子仪的军队团团围住,帐篷连绵十里,旌旗在寒风中猎猎作响。郭虔瓘从安西赶来支援,带来了西域的向导,指着山上的寺庙说:“那座‘光明寺’是百年前袄教所建,寺后有密道通往山外,需派一队人堵住。”
“分三路进攻。”李瑁站在山脚下,望着云雾缭绕的峰顶,“郭子仪将军率主力攻前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郭虔瓘带五千人从密道潜入,端掉他们的指挥中枢;我带玄甲士与江湖弟子从侧翼的悬崖攀爬,直捣火药库——据俘虏招供,总坛的火药足以炸毁半个碣石山。”
入夜后,总攻开始。前门的喊杀声震天动地,郭子仪的军队用投石机砸开寺门,与天枢阁的死士展开激战。寺内的钟声急促地敲响,那是他们召集残余据点的信号,却不知所有据点早已被江湖盟捣毁,此刻只是徒劳的悲鸣。
李瑁带着人在悬崖上攀爬,玄甲士用飞虎爪固定绳索,江湖弟子则在前方开路,剑光劈开夜色,将巡逻的死士悄无声息地解决。爬到半山时,突然听到上方传来异动——原来是天枢阁的人发现了密道的动静,正调兵回援。
“加快速度!”李瑁拔出佩剑,剑光在月光下划出一道银弧,“郭将军在等我们!”
当他们终于抵达火药库时,里面的死士正准备点燃引线——他们想在被攻破前引爆火药,与唐军同归于尽。千钧一发之际,点苍派的连弩射出,精准地射断了引线,玄甲士蜂拥而入,将死士斩杀殆尽。
与此同时,郭虔瓘从密道攻入总坛,在大殿里抓获了天枢阁的首领——竟是个披着袄教僧袍的汉人,左手只有四根手指,正是柳轻烟描述的“徐姓谋士”。他看着被押进来的李瑁,突然放声大笑:“你以为赢了吗?七星聚虽败,可天枢阁的种子早已撒遍天下,不出十年,必让大唐覆灭!”
李瑁冷冷地看着他:“你的同党在长安、洛阳、扬州的据点已被捣毁,藏在西域的冶炼坊也被安西军查封,再无翻身可能。”
徐姓谋士的笑声戛然而止,眼中闪过绝望。在他的营帐里,士兵们搜出了完整的星轨图与秘库钥匙,还有一份记录着所有潜伏者姓名的名册——上面既有朝廷官员,也有地方乡绅,甚至还有几个江湖门派的长老。
“这些人……”郭子仪看着名册,脸色凝重。
“按名册抓捕,一个不留。”李瑁的声音没有丝毫波澜,“天枢阁的阴谋虽破,但他们埋下的毒瘤,必须彻底清除。”
清理战场时,李瑁在徐姓谋士的怀中发现了一封未送出的信,是写给吐蕃赞普的,承诺若助天枢阁推翻大唐,愿割让河西走廊。他将信收好,心中明白——这场胜利只是开始,大唐的边疆与朝堂,还有太多隐患需要肃清。
下山时,东方已泛起鱼肚白。朝阳穿透云层,照在碣石山的废墟上,将断壁残垣染成金色。郭子仪走到李瑁身边,递给他一封长安来的急信:“是杨妃娘娘派人送来的,说长安一切安好,广运潭的冬粮已顺利启运,让您安心。”
李瑁展开信纸,上面是杨玉环熟悉的字迹,只写了八个字:“君安,则天下安。”
他将信纸贴身收好,望着朝阳升起的方向。那里是长安,是他守护的家国,是他牵挂的人。天枢阁的阴谋虽险,但终究未能得逞,因为大唐的根基,从来不止是城池与粮草,更是百姓的期盼,是将士的忠诚,是无数人默默守护的安宁。
“回师。”李瑁翻身上马,玄甲士的马蹄声在山路上响起,坚定而沉稳。他知道,平叛的最后一战即将到来,而他,已做好了准备。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