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见势不妙,转身朝山谷深处逃去。李瑁见状,拍马追去。“想逃?没那么容易!”他双腿一夹马腹,骏马如离弦之箭般追了上去。李瑁的骏马似乎也感受到了主人的决心,奔跑得更加迅猛,四蹄扬起的尘土在空中飞扬。
在山谷的尽头,安禄山勒住马,转身面对李瑁。他的眼中没有了往日的嚣张,却多了几分凄凉。“李瑁,今日我虽败,但你也别想好过。”说着,他举起佩剑,往自己脖颈抹去。安禄山的脸上露出一丝绝望的神情,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退路,只能选择自杀。
李瑁心中一紧,连忙掷出手中长枪。长枪如流星般飞去,正中安禄山的手腕。佩剑“当啷”一声落地,安禄山惨叫一声,捂住手腕。长枪的枪尖锋利无比,瞬间穿透了安禄山的手腕,鲜血顺着枪杆流淌下来。安禄山的脸上露出痛苦的表情,他没想到李瑁的反应如此迅速。
“安禄山,你犯下的罪孽,还轮不到你自行了断。”李瑁策马靠近,冷冷地说道。李瑁的眼神中充满了威严和愤怒,他看着安禄山,仿佛在看着一个十恶不赦的罪犯。
“你……”安禄山怒视着李瑁,眼中满是怨毒。安禄山心中充满了仇恨,他恨李瑁破坏了他的计划,让他陷入了绝境。
李瑁翻身下马,走到安禄山面前,看着这个曾经搅得大唐天翻地覆的逆臣,心中五味杂陈。“你为一己之私,发动叛乱,让无数百姓流离失所,如今还有何话说?”李瑁的声音中带着愤怒和质问,他要让安禄山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安禄山垂下头,沉默不语。片刻后,他抬起头,苦笑道:“成王败寇,无话可说。”安禄山知道自己已经无力反驳,他的命运已经注定。
此时,玄甲骑兵们押着安禄山的残部赶来。“殿下,叛军已全部剿灭!”骑兵统领高声禀报。骑兵统领的声音中充满了喜悦和自豪,他们成功地完成了任务,为大唐立下了汗马功劳。
“好!将安禄山押解回长安,听候陛下发落。”李瑁下令道。李瑁的声音坚定有力,他要让安禄山接受大唐律法的审判。
回程的路上,安禄山被五花大绑,置于囚车之中。他望着车外的景色,心中不知在想些什么。李瑁骑着马,跟在囚车旁,警惕地注视着安禄山的一举一动。安禄山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落寞和无奈,他曾经的辉煌已经成为过去,如今等待他的将是严厉的惩罚。
途经一处村庄时,村民们听闻安禄山被擒,纷纷涌上街头。他们手持农具,眼中满是愤怒与仇恨,朝着囚车叫骂:“安禄山,你这个逆贼,还我亲人命来!”“杀了他,为我们报仇!”村民们的声音充满了愤怒和悲痛,他们的亲人在安禄山的叛乱中丧生,家园被毁,他们对安禄山的仇恨已经积压了太久。
安禄山低着头,不敢与村民们的目光对视。李瑁见状,大声说道:“乡亲们,大家放心,安禄山必将受到大唐律法的严惩。”李瑁的声音安抚了村民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到一丝欣慰。
村民们这才稍稍平息怒火,但仍对着囚车吐口水。李瑁看着这一幕,心中明白,安禄山之乱给百姓带来的伤痛太深,需要时间来抚平。李瑁深知,自己的责任不仅仅是擒获安禄山,更重要的是帮助百姓重建家园,让他们重新过上幸福的生活。
经过数日的行程,李瑁终于将安禄山押解回长安。长安城万人空巷,百姓们纷纷涌上街头,只为一睹逆贼的下场。“杀了安禄山!”“严惩逆贼!”的呼喊声此起彼伏。百姓们的情绪激动,他们渴望看到安禄山受到应有的惩罚。
李瑁将安禄山押至大明宫前,向玄宗复命。“陛下,臣幸不辱命,已将安禄山生擒。”李瑁跪地奏道。李瑁的声音中充满了自豪和忠诚,他完成了玄宗交给他的任务,为大唐立下了大功。
玄宗坐在龙椅上,看着阶下狼狈的安禄山,眼中满是复杂的神色。曾经,他无比信任安禄山,却不想养虎为患,让大唐陷入水深火热之中。“安禄山,你可知罪?”玄宗的声音带着威严与愤怒。玄宗的心中充满了悔恨和愤怒,他后悔自己当初的轻信,让安禄山有了叛乱的机会。
安禄山抬起头,看着玄宗,眼中闪过一丝愧疚,但很快又恢复了平静:“陛下,臣罪该万死。”安禄山知道自己已经无法逃脱惩罚,只能认罪。
“哼,你犯下的罪孽,擢发难数。”玄宗一拍龙椅扶手,“将安禄山打入天牢,待朕与众位大臣商议后,再行定罪。”玄宗的声音坚定有力,他要让安禄山为自己的罪行付出沉重的代价。
“遵旨!”侍卫们上前,将安禄山押往天牢。侍卫们的动作迅速而果断,他们将安禄山押出了大明宫,送往天牢。
李瑁看着安禄山远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这场叛乱终于告一段落,但大唐的创伤还需慢慢治愈。他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依然沉重,重建大唐的道路还很漫长。李瑁知道,自己不能有丝毫懈怠,他要继续为大唐的复兴努力奋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