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瑁躬身道:“此乃陛下威德远播,臣只是尽了些微薄之力。”
玄宗摆摆手,眼中满是欣慰:“你不必过谦。自你主持朝政以来,吏治清明,民生改善,连江湖都安稳了许多。前些日子,玄慈方丈还托人带信,说江湖议事会运转得极好,这都是你统筹有方。”他顿了顿,从抽屉里取出一枚金印,“这是‘辅国印’,持此印者,可代朕协调六部,处理紧急要务。今日,朕便将它赐给你。”
李瑁心中一震,连忙推辞:“陛下,臣已有荣王爵位,足矣。此印权力太重,臣不敢受。”
玄宗将金印塞进他手中,沉声道:“朕知你谨慎,但如今大唐正是用人之际,朕信得过你。拿着它,遇到棘手之事,不必事事奏请,可自行决断——但切记,每一次决断,都要对得起大唐百姓,对得起你身上的责任。”
李瑁握紧沉甸甸的金印,眼眶微热:“臣定不负陛下所托,若有决断,事后必详细奏明,绝不敢擅权。”
自此,李瑁在朝堂上的权力愈发稳固,但他从未恃权而骄,反而更加谨慎。遇到重大议题,依旧会先请示玄宗,再与大臣们商议;推行新政时,总会先征求各方意见,反复论证可行性。这般谦逊与担当,让他在朝中的威望日增,连曾经对他有偏见的老臣,也渐渐对他心服口服。
宫廷的和谐,也体现在对后宫的治理上。杨玉环虽身处东宫,却从不干政,反而时常以女子的细腻,提醒李瑁关注民生细节。“昨日听闻城西有户人家,孩子生了急病,却因药铺关门晚了一步……”她轻声说着民间琐事,李瑁便会记在心上,次日便令太医署在全城增设夜间药铺,方便百姓就医。
后宫之中,也曾有嫔妃因争宠而暗中使绊子,杨玉环得知后,并未声张,而是设宴邀请众人相聚,席间温和地说:“殿下日理万机,咱们做女子的,岂能再让他分心?后宫和睦,他才能安心处理朝政,这才是对大唐、对殿下最好的支持。”一番话情真意切,让那些心怀芥蒂的嫔妃羞愧不已,后宫自此再无纷争。
就连宫中的宦官与宫女,李瑁也一视同仁。他下令改善他们的待遇,禁止随意打骂,还设立了专门的学堂,让他们在闲暇时学习识字与技艺,以便日后出宫能谋个生计。“他们虽身份低微,却也是大唐的子民,理应被尊重。”李瑁的这番话,让宫中上下人心安定,各司其职,再无懈怠。
这年深秋,长安举办了一场盛大的宫廷宴,邀请了文武百官及其家眷,还有各国驻唐使节。宴会上,乐师奏起融合了西域与中原风格的新曲,舞姬跳起改编自江南小调的舞蹈,大臣们举杯畅谈,时而讨论政务,时而闲话家常,气氛融洽而热烈。
户部尚书与吏部尚书并肩而立,看着殿中翩翩起舞的身影,相视一笑。“想当初,咱们为了商税的事争得面红耳赤,如今想来,倒是有些好笑。”户部尚书举杯道。
吏部尚书碰了碰他的酒杯,朗声笑道:“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看来,殿下的折中法子,确实高明。来,为了大唐的好日子,干杯!”
玄宗坐在主位上,看着眼前一派祥和的景象,又看了看身旁从容微笑的李瑁,眼中满是欣慰。他端起酒杯,对众人说道:“今日这宴,不为庆功,只为感恩。感恩诸位同心同德,感恩百姓安居乐业,更感恩天佑大唐,让咱们有这样的好时节!”
众人纷纷起身举杯,齐声高呼:“天佑大唐!陛下万岁!荣王千岁!”
欢呼声在宫殿中久久回荡,穿过窗棂,飘向长安的夜空。李瑁望着殿中一张张洋溢着笑意的脸,心中清楚,宫廷的和谐并非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它需要用心经营,需要彼此体谅,需要始终以大唐的福祉为出发点。
夜深宴散,李瑁独自站在宫墙边,望着天边的明月。月光洒在他身上,也洒在这座历经风雨却愈发焕发生机的宫殿上。他知道,前路依旧会有挑战,但只要朝堂上下拧成一股绳,君臣同心,后宫和睦,大唐的这艘巨轮,定能在历史的长河中,驶向更加辉煌的彼岸。
而他,李瑁,将继续站在船头,以沉稳的目光,引领着这艘巨轮,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