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脑海中浮现出系统给出的《市场分析》:长安百姓年人均饰品支出为十二文,小玻璃珠定价十文一串,恰在承受范围内,预计月销五千串,可清库存并盈利三成。阿里按着此法调整售价,三日后便派人送来谢礼,说滞销的器皿已卖出大半,连街头的小丫鬟都戴着玻璃珠项链。
暮色降临时,李瑁回到东宫。系统的提示再次浮现,这次是关于即将到来的科举:“预测:本科进士中,张九龄、严挺之二人潜力最优。张九龄擅谋略,可任中书舍人;严挺之精律法,宜放地方历练,三年后可任大理寺卿。”旁边还附带着二人的答卷节选、师承关系,甚至连他们在客栈苦读时,常去哪家面馆吃面都有记录。
他将这些信息抄录下来,准备举荐给玄宗。窗外的月光洒在纸页上,那些精准的预测与细致的分析,让他忽然明白,系统升级的真正意义,并非能未卜先知,而是教会他从万千细节中看见脉络,从寻常轨迹里察觉端倪。
就像汇通号的飞钱差额里藏着商路隐患,漕船的桐油灰中透着贪腐痕迹,岭南的阴雨连绵预示着瘴疠将至。这些散落在大唐疆土上的细碎微光,被系统汇聚成照亮前路的火炬,让每一次决策都有迹可循,每一步前行都踏实稳健。
夜深人静时,李瑁翻开系统自动生成的《开元十七年发展总览》。上面不仅有经济、民生、边防的预测,还有一行醒目的结语:“治大国如烹小鲜,火候、调料、时机,缺一不可。系统助你观火候、辨调料,然掌勺之道,仍在人心。”
他合上册子,望着窗外沉沉夜色。远处的西市已无喧嚣,唯有汇通号的守夜人在打更,梆子声穿过街巷,与宫廷的夜巡鼓声遥相呼应。这些声音里,藏着大唐的脉搏,也藏着系统永远无法替代的温度——是林平之遍历山川的执着,是徐敬业开仓放粮的担当,是苏墨卿济世救人的仁心,是万千百姓对安稳日子的朴素期盼。
系统升级带来的,是更锐利的眼睛,更缜密的思维,却终究要服务于这份人间烟火。当精准的预测遇上滚烫的人心,当冰冷的数据融入温热的民生,大唐的长卷才能在岁月中铺展得愈发壮阔,每一笔都写满生机,每一页都透着希望。
天快亮时,李瑁提笔在总览册上添了一句:“器者,载道之具也。道在人心,器方能显其功。”墨迹干透时,窗外已泛起鱼肚白,新的一天,正带着无限可能,向大唐缓缓走来。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