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臣二人相视而笑,殿内的檀香仿佛也轻快了许多。高力士适时端来新沏的茶,笑道:“陛下刚才还说,要把那幅‘守成不易’的字赐给荣王呢。”
玄宗提笔在字幅上添了“以民为本”四个小字,递给李瑁:“记住,无论改什么,都要看百姓的笑脸。他们笑了,你做的就对;他们骂了,再好的法子也得改。”
离开偏殿时,日头已升到檐角。李瑁回头望了眼紫宸殿的金顶,忽然觉得手中的规划册轻了些——不是分量减了,是心里的底气足了。系统提示“皇权支持度提升至七成,制衡机制初步建立”,但他知道,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
果然,午后就传来消息:韦陟联合京兆尹,以“查禁妖言”为由,封了西市传播改革歌谣的书坊。李瑁正欲派人交涉,却见高力士送来玄宗的口谕:“书坊该查,查那些借歌谣诋毁朝廷的;但百姓爱唱的‘考成法好’,让他们唱去——堵不如疏。”
这便是帝王的权衡。既敲打了守旧派的嚣张,也提醒李瑁不可操之过急。李瑁立刻让巡察使配合京兆尹查案,却暗中嘱咐:“只抓造谣的,别伤了说书的先生。”
傍晚的荣王府,卢从愿与宋璟正在等候。见李瑁回来,卢从愿连忙起身:“殿下,韦陟在政事堂放话,说要弹劾苏尚书私通岭南土司——这分明是冲着改革来的!”
“他弹他的,我们做我们的。”李瑁铺开河南的新粮账,“苏尚书改良的闸门救了郑州三万亩田,百姓给他立了生祠,这才是最硬的辩解。”他忽然看向宋璟,“宋中丞,明日早朝,能否劳你递一本《巡查使操守录》?把这月查处的三个贪腐巡查使公之于众——告诉所有人,改革者若不干净,照样受罚。”
宋璟眼中闪过一丝赞许:“殿下这招,既显公正,又堵了韦陟的嘴。臣这就去拟稿。”
正说着,管家匆匆来报:“殿下,岭南土司派使者求见,说有要事相商。”李瑁微微皱眉,随即镇定道:“请他进来。”不一会儿,使者入厅,行礼后道:“我家土司听闻殿下推行改革,愿率部响应,为改革助力,但希望能在地方税赋上有一定优惠。”李瑁思索片刻,道:“改革是为了大唐长治久安,若你们真心支持,税赋之事可从长计议,但需配合朝廷清查地方豪强隐匿的田产。”使者犹豫了一下,最终应下。卢从愿担忧道:“殿下,这岭南土司向来桀骜,怕是不好掌控。”李瑁笑道:“他们有求于我,且改革大势所趋,他们也不敢轻易违抗。只要我们恩威并施,他们自会乖乖听话。”众人听后,皆觉有理。
夜深时,李瑁对着烛光翻看玄宗赐的字幅。“守成不易,革新更难,以民为本”,十二字力透纸背。他忽然想起系统里的“大唐国运图谱”,那条代表民生的绿线正缓缓上升,而代表皇权的黄线与代表改革的蓝线,正渐渐交织成一股绳。
窗外的月光爬上案头,照亮了他新写的批注:“权者,权衡也。衡民之利,权国之安,方为正道。”墨迹未干,却已透着一股笃定——就像大明宫的晨雾终会散去,只要守住那份为民之心,皇帝的权衡也好,世家的阻挠也罢,终究挡不住大唐向前的脚步。
次日早朝,当宋璟宣读《巡察使操守录》时,韦陟准备好的弹劾奏折卡在了喉咙里。玄宗看着阶下神色各异的群臣,忽然朗声道:“传朕旨意,改革试点再增五州,由苏颋监工黄河大堤,卢从愿掌漕运改良,宋璟……”他顿了顿,目光落在李瑁身上,“宋璟暂代御史台总监,督查所有试点——朕要让天下人看看,大唐的革新,既有筋骨,也有血肉。”
李瑁躬身领旨时,眼角的余光瞥见韦陟紧绷的脸。他知道,这只是暂时的平静。但他更明白,昨夜皇帝那句“以民为本”,才是破解所有权衡的钥匙——就像王羲之的字,无论笔锋如何变化,骨子里的气韵,终究是为了让看字的人,感受到那份坦荡与从容。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