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的暮春带着槐花的甜香,飘进政事堂的窗棂。李瑁将新拟的《州府权限划分案》推到案中央,朱笔在“财权三分”四个字上重重圈了一圈——税银征收归中央,地方建设用度由巡查使监督,赈灾款则由州县与惠民仓共管。案头并排放着两份舆图,一份标注着改革派掌控的关中、江南,另一份用墨笔圈出守旧派残余盘踞的河北道,中间那片渐趋清晰的淡蓝,是彻底倒向革新的中原各州。
“系统提示:朝堂权力平衡指数68,较上月提升12点,但河北道士族私兵数量上升,需警惕局部冲突。”脑海中的声音刚落,门外传来靴底叩地的脆响,宋璟捧着河北道的密报进来,眉头拧成了疙瘩。
“殿下,博陵崔氏在定州招了三千‘护庄兵’,说是防备流寇,实则按军制操练。”密报上附着一幅草图,护庄兵的铠甲样式与边军无二,为首的将领竟是前韦陟麾下的郎将。宋璟的指节因用力而发白,“他们还截断了运往幽州的赈灾粮,说‘新制未及河北,不必遵长安号令’。”
李瑁指尖在定州的位置敲了敲,那里是连接关中与东北的咽喉。去年裁撤河北道冗余官吏时,崔氏便以“边地不稳”为由抵制,如今见改革在中原见效,终于露出了獠牙。他忽然想起上月崔器送来的“族规补录”,博陵崔氏的旁支虽已归附,主脉仍像埋在土里的老树根,稍不留意就会盘根错节地缠上来。
“让幽州节度使派一支轻骑,伪装成漕帮护送粮队。”李瑁在舆图上划了条弧线,从幽州绕太行山脉至定州,“再让百草谷的医女去定州‘义诊’,摸清护庄兵的布防。切记,只护粮,不冲突。”
宋璟眼中闪过一丝诧异:“殿下不打算硬碰硬?”
“河北道的士族,就像深秋的柿子,看着硬,实则内里已开始软了。”李瑁翻开定州的户籍册,“去年旱灾,崔氏粮仓私藏了三万石粮,却看着百姓逃荒。如今咱们的赈灾粮送进去,就是要让定州人看看,谁才真的在乎他们。”他顿了顿,补充道,“让巡察使把崔氏的粮账抄一份,贴在定州城门口——账本,有时候比刀枪管用。”
三日后,定州传来消息。漕帮护送的粮队刚到城门,就被护庄兵拦下,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围观的百姓忽然骚动起来。有人指着墙上的粮账大喊:“崔家粮仓里有粮!他们不给咱们吃,还拦朝廷的救命粮!”愤怒的人群涌上前,护庄兵的阵型顿时乱了,为首的郎将见势不妙,竟策马逃回了庄园。
“百姓砸了崔氏的庄园大门,找出的粮食够全城吃半年。”密报上的字迹带着兴奋,“医女说,现在定州的孩童都在唱‘朝廷粮,暖肚肠;崔家粮,黑心肝’。”
李瑁将密报递给裴宽时,这位老臣正核对着新到的盐铁税。账册上,河北道的私盐交易量比上月降了四成,旁边用小字注着:“商户自治会在沧州成立,胡商与本地盐户共查私盐,成效显着。”
“民心这杆秤,终究是准的。”裴宽的山羊胡颤了颤,“昨日崔器来户部,说博陵崔氏的主脉派了人来长安,想求见殿下,说愿意‘遵守新制,共护河北’。”
“让他们先把私兵解散了再说。”李瑁望着窗外的槐花,“新的权力平衡,不是让他们苟延残喘,是要让他们明白,朝堂之上,唯有国法,没有家法;天下之间,唯有民心,没有族规。”
朝堂的风向,在定州之事后愈发清晰。早朝时,曾对改革缄口不言的吏部尚书郑繇,竟主动奏请在河北道设“巡查使司”,还举荐了三位寒门出身的官员。“臣查过这三人的考成,”郑繇展开履历,“在关中试点时,一人清退隐田两千亩,一人兴修水渠十里,都是能吏。”
玄宗看着阶下的官员,忽然笑道:“郑卿从前总说‘寒门难担大任’,今日倒成了他们的举荐官?”
郑繇的脸微微发红:“陛下,臣从前是被世家的门楣迷了眼。如今见荣王用人只看实绩,才知‘英雄不问出处’这话,实在是至理。”他转向李瑁,拱手道,“殿下若信得过,吏部愿将官员考核权与巡察使司共管,绝不再让世家垄断仕途。”
李瑁心中微动。郑繇出身荥阳郑氏,是关东士族的代表人物,他的转向,意味着中立派中最顽固的“门第派”开始松动。系统面板上的权力图谱里,河北道的墨色正渐渐褪去,淡蓝的革新色像潮水般漫过去,虽仍有斑驳,却已连成一片。
退朝后,郑繇在宫门口拦住李瑁,递上一卷《关东士族名录》。“这上面的家族,”他指着其中几处,“与博陵崔氏素有嫌隙,若能许他们参与商户自治,定能制衡崔氏。”他顿了顿,声音压得极低,“臣知殿下不喜结党,但对付盘根错节的旧势力,需用‘以士族制士族’的法子。”
李瑁接过名录,见郑繇在“清河张氏”旁写着“掌河北漕运,可联”,在“范阳卢氏”后注着“家有盐井,需防”,字里行间都是权衡。他忽然想起玄宗说的“帝王治国如写字,有筋骨也要有血肉”,新的权力平衡,或许正是这般——用革新的筋骨撑起框架,再用灵活的权衡填充血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