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索终于串成了线。李瑁看着舆图上从长安到岭南、再到黑沙城的路线,指尖划过那些密密麻麻的驿站标记——这些驿站,恰好是丝绸铺往黑沙城运货的必经之地。
“他们在用驿站传递消息,用绸缎铺运毒草和军械,用水月阁的机关鸢探查动静。”他喃喃道,“玄甲卫根本没被全歼,他们藏在黑沙城,用黑蝎子做标记,一边勾结马贼,一边在江湖里安插内鬼,等的就是联盟筹备的时机,想一举搅乱大唐的江湖和边防。”
紫阳真人不知何时来了,正站在案边看舆图,拂尘轻轻扫过“黑沙城”三个字:“老道长刚才卜了一卦,是‘潜龙在渊’。他们藏得很深,但只要露出尾巴,就好办了。”
“可他们的真正目的是什么?”李瑁不解,“光是搅乱江湖,没必要费这么大功夫。”
“或许不只是江湖。”紫阳真人指着舆图边缘的一处标记,那里写着“朔方军粮仓”,“黑蝎子抢官盐、劫药材,都是为了动摇边军。而江湖乱了,朝廷必然要分兵镇压,到时候……”
“到时候他们就能趁机攻进朔方,直逼长安。”李瑁接话道,后背沁出一层冷汗。去年的叛乱虽被平定,但余党散落各地,若真让他们和黑沙城的马贼、江湖里的内鬼勾结起来,后果不堪设想。
夜里的仲裁堂点起了十二盏油灯,三十块议事牌在灯光下泛着冷光。李瑁召集了岳长风、林小七、钱通、苏轻晚和阿里,把查到的线索一五一十说了,最后拍了拍案上的舆图:“我打算亲自去一趟黑沙城。”
“万万不可!”岳长风立刻反对,断水剑在鞘里发出轻鸣,“黑沙城是马贼窝,殿下千金之躯,怎能去那种地方?”
“我去最合适。”李瑁拿起那枚蝎子令牌,“影阁的人传来消息,黑沙城最近在招‘供奉’,要求懂中原武学,还得有玄甲卫的信物。这令牌,就是最好的通行证。”
林小七把铁尺往案上一拍:“我跟您去!破风堂在黑沙城有个联络点,是个卖骆驼的铺子,老板是我爹的老兄弟,信得过。”
苏轻晚也站起来:“我去准备机关鸢,带几只小巧的,能藏在行李里,万一出事,能传消息回来。”
钱通摸出个酒葫芦,往李瑁手里一塞:“这葫芦里不是酒,是老叫花子配的解药,专治蝎毒草和醉仙散。记住,黑沙城的人爱喝烈酒,你装成落魄的武师,准没错。”
阿里从怀里掏出个小小的琉璃镜:“这是波斯的万花镜,对着光转三下,能显出我们商队的标记。遇到西域商人,就亮这个,他们会帮你。”
紫阳真人最后开口,声音里带着暖意:“老道已让清风道长带着武当弟子,提前去黑沙城附近的道观接应。你们到了那里,就说找‘云游的道长’,他自会安排。”
李瑁看着眼前的人,他们手里的铁尺、机关鸢、酒葫芦、琉璃镜,此刻都成了最坚实的依仗。他忽然想起墨玉青石板上的刻字,那些关于“共守”“互通”的约定,原来早已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融进了每个人的动作里。
“明日一早出发。”他把令牌塞进袖中,指尖触到葫芦里的解药,带着点微苦的药香,“长安就交给各位了。”
第二天的晨雾比往常更浓。李瑁换上了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衫,腰间别着把普通的铁剑,跟着林小七混在出城的商队里。城门校尉检查时,林小七塞过去个银锭,笑着说:“这是我远房表哥,去西域投亲的,会点粗浅功夫,路上能搭个手。”
校尉掂了掂银锭,挥挥手放他们过去。走出城门的那一刻,李瑁回头望了眼仲裁堂的飞檐,隐在雾里,像只蓄势待发的鹰。
商队的骆驼踩着露水往前走,林小七凑到他耳边:“前面就是驿站了,按规矩要歇脚打尖。绸缎铺的伙计应该会在那里接头,您注意看那些戴斗笠的人,他们习惯用左手端碗。”
李瑁点点头,目光扫过驿站门口的幌子,上面绣着朵木棉花,在雾里若隐若现。他摸了摸袖中的蝎子令牌,又握紧了钱通给的酒葫芦——葫芦里的解药硌着掌心,像颗沉甸甸的定心丸。
远处传来驼铃的轻响,混着雾里的马蹄声。李瑁知道,从踏入这片雾开始,他面对的就不只是黑沙城的马贼,更是藏在暗处的庞大阴影——那些曾搅动叛乱的势力,那些企图颠覆秩序的野心,此刻正像黑蝎子的毒刺,悄悄对准了大唐的江湖与山河。
但他不怕。因为他身后,有三十块议事牌撑起的信念,有无数双握着铁尺、拂尘、针线、账本的手,正托着一片慢慢亮起来的晨光。
就像此刻穿透雾霭的第一缕阳光,落在驼队的影子上,长而坚定,一路向西,朝着黑沙城的方向,也朝着真相的方向。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