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热闹的要数岭南泉州的“万国江湖会”。李瑁采纳了哈桑的建议,每年冬月在泉州分舵举办盛会,邀请周边国家的江湖组织参加。第一年就来了波斯的圣火教、扶桑的浪人会、吐蕃的密宗武院、大食的骑士团,连三佛齐的海盗都派了使者——他们说,只要联盟担保,以后不再劫大唐的商船,还愿意帮着打击其他海盗。
会上,各国的高手轮流献艺:波斯的旋转刀法看得人眼花缭乱,刀光像团火焰;扶桑的居合道快如闪电,拔刀收刀只在一瞬;吐蕃的硬气功令人咋舌,喇嘛能顶着石板让弟子用锤子砸;中原的轻功更是惊艳,峨眉弟子踩着水面的荷叶而过,裙角都没沾湿。最让人动容的是“合演”环节,中原的枪术配上波斯的弯刀,吐蕃的拳脚合着扶桑的剑术,刚柔相济,竟比单独演练更有气势。
贸易区更是热闹。大唐的丝绸、茶叶被抢购一空,波斯的香料、琉璃成了抢手货,扶桑的折扇、漆器被江南的绣娘买去做样子,吐蕃的藏药被药铺老板们包圆。有个大食商人用三车象牙换了一本《江湖总志》,说要翻译成阿拉伯文,让大食的骑士们也学学“江湖道义”。钱长老忙着记账,算盘打得飞转,笑着说:“这比打仗划算多了,你有香料,我有丝绸,换着换着就成了朋友。”
交流也带来了新东西。从波斯学来的“旋转刀法”被融入中原的枪法,枪法更添了几分灵动;扶桑的“忍术”启发了唐门的暗器手法,新制的“烟雾弹”加入了樱花粉末,既隐蔽又有香气;吐蕃的“酥油拳法”让少林的武僧改良了硬功,练功时辅以酥油茶,力气竟大了三成。周先生的《异域武学录》越编越厚,新添的“融合篇”里,记满了这样的创新,扉页上写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一年后,李瑁收到了各国江湖组织的回礼:波斯圣火教送来的“圣火令”,说持此令可在波斯畅行无阻;扶桑浪人会寄来的《唐剑谱》,上面是他们按中原剑法改良的招式;吐蕃密宗武院托商队带来的“转经筒”,筒内刻着梵汉双语的经文;大食骑士团的礼物最特别,是一幅《丝绸之路江湖图》,用金线标出了各国江湖势力的范围,旁边注着“与大唐联盟同守商路”。
在武学书院的沙盘上,李瑁用蓝色的石子沿着丝绸之路摆了一串,从长安到波斯,从泉州到扶桑,像一条闪烁的项链。沈青玄进来时,手里拿着新铸的“万国盟”令牌,上面刻着各国的代表性图案:中原的龙、波斯的火焰、扶桑的樱花、吐蕃的经筒。“这是各分舵联名请求铸的,”沈青玄的声音里带着激动,“说以后各国的江湖人见了这令牌,就知道是自家人。”
李瑁拿起令牌,对着阳光细看,那些图案虽不同,却围着同一个圆心。窗外的柳絮飘进屋里,落在沙盘上,像给那条蓝色的商路披了层轻纱。他忽然想起穆萨临走时说的话:“江湖之大,不止于一国一地;道义之重,不分汉胡夷狄。”此刻想来,确实如此——所谓外交,不过是把“自家的规矩”变成“大家的默契”,把“一方的安宁”变成“四海的太平”。
暮色中的总盟,各国使者送来的礼物在烛火下泛着光。李瑁铺开一张新的舆图,在更远的“大秦”(东罗马)位置画了个圈——那里的商队刚到泉州,说想见识见识中原的“纸上谈兵”是不是真有那么神。他提笔在圈旁写下:“明年,派使者去大秦。”笔尖落下,在纸上晕开一个小小的墨点,像颗即将燎原的火种,要把这江湖的道义与安宁,播撒到更远的地方。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