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刻后,铜管里传来回报:“约五十人,带刀枪,无弓箭,正往分坛东门而来!”
“让鲁匠人带人守东门,用新做的翻板陷阱。”李瑁下令道,“秦沧带二十人从侧门包抄,不必下死手,用麻药箭制服即可。”
指令通过传声筒迅速传达到各哨卡。李瑁登上箭楼时,正见秦沧带着弟子们悄悄绕到侧门,鲁匠人则指挥着弟子转动轮盘,将东门前的石板悄然移开,露出下面闪着寒光的尖刺。
来犯的匪类显然没把分坛放在眼里,吆喝着冲到东门,领头的刚踏上那块松动的石板,脚下突然一空,整个人尖叫着坠了下去,紧接着又是十几个匪兵掉进去,惨叫声此起彼伏。
剩下的人吓得转身就跑,却被秦沧带人拦住。弩箭破空声响起,匪兵们一个个倒地抽搐,不到一炷香的功夫,五十人便尽数被制服。
“盟主,都拿下了!”秦沧派人来报,语气里满是兴奋,“这陷阱和麻药箭太管用了,咱们一个弟兄都没伤着!”
李瑁望着被押走的匪兵,又看了看远处仍在燃烧的烽火——按新规矩,此时应升起“已制敌”的信号,他对身旁的弟子道:“点两堆白烟。”
片刻后,两柱白烟袅袅升起,在江南的晴空里舒展。分坛外的农户见了,纷纷放下农具,脸上露出安心的笑容——他们早已知道,这不同的烟火意味着什么。
鲁匠人擦着汗走过来,手里拿着个损坏的齿轮:“盟主,这滑轮组的齿轮还是不够结实,回头得换精铁打造的。”
“让百艺堂的铁匠坊赶制一批。”李瑁道,“另外,把烽火台的图纸抄录下来,分发到各分坛,三个月内,所有分坛必须完成改造。”
他顿了顿,补充道:“信鸽也要扩群,每个分坛至少养五十只,确保从江南到漠北,消息五日之内必达。”
夕阳西下时,李瑁在分坛的工坊里召开了一场特别的议事会。参会的不仅有各门派的掌门,还有工部的老匠人、百艺堂的弟子、负责养鸽的农户,甚至还有几个从西域来的景教传教士——他们带来了西域的天文仪器,据说能更精准地预测天气。
“以前咱们总说,江湖人的本事在手上、在轻功上。”李瑁看着众人,“可今日之事证明,机关、烽火、信鸽,这些‘巧技’同样能护佑联盟。大唐的科技在进步,咱们不能守着老法子不变。”
鲁匠人第一个响应:“老奴愿带着徒弟,把毕生所学都教给百艺堂的弟子!”负责养鸽的农户也道:“俺们能培育出飞得更快的信鸽,只要盟主给些粮草支持!”
李瑁笑着点头,目光落在窗外。暮色中的分坛,箭楼上的烽火台闪着金属的冷光,传声筒的铜管在余晖里泛着光泽,信鸽棚里传来咕咕的轻鸣。这些原本与江湖无关的“科技”,如今已深深融入联盟的肌理,成为新的根基。
离开江南分坛时,李瑁特意带上了一套缩小版的机关模型。马车行驶在官道上,他摩挲着模型上的齿轮,忽然想起三个月前在汾州,张万成的私兵靠着蛮力就能攻破分坛的木门;而如今,只需几个弟子转动轮盘,就能让来犯者有来无回。
科技的力量,或许不如绝世武功那般惊心动魄,却有着细水长流的韧性。它让联盟的防御更坚固,让信息传递更快捷,让每一个弟子的安全更有保障——这,便是李瑁推动科技应用的初衷。
马车驶过长江大桥,桥身的铁索在风中微微颤动。这桥是三年前工部新修的,比渡船快了十倍。李瑁望着桥下奔腾的江水,忽然觉得,江湖的发展就像这大桥,既要有坚实的桥墩(武学根基),也要有坚韧的铁索(科技应用),方能横跨风雨,稳立不倒。
“下一站,去长安。”李瑁对秦风说,“听说工部新制出了‘水力织布机’,效率比楚州的织坊还高,去学学,或许能用到咱们的商号里。”
秦风应声扬鞭,马车加快了速度。车轮碾过桥面的石板,发出规律的声响,像在为这江湖联盟的新变革,打着沉稳而有力的节拍。而远方的天际,最后一缕霞光正落在江南分坛的烽火台上,将那挺拔的身影,镀成了一道守护的剪影。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