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朽也来添笔。”老堂主翻开书,指着其中一页,“这里记着三十年前,铁剑门的老门主救过岭南的采药人,如今赵铁柱的儿子跟蛇形门的姑娘学吹笛——这才是江湖的根呐。”
暮色降临时,艺苑里点起了灯笼,把“百艺图”照得透亮。赵铁柱的“淬火舞”配上陈老先生的玉笛,成了压轴节目。当最后一锤落下,铜铃“叮”地收尾,满场的掌声震得灯笼都晃了晃。哈曼突然站起来,举着琉璃盏说:“我要把这艺展的画印成画册,带往波斯、大食,让他们瞧瞧,大唐的江湖不止有刀光剑影,还有这么多能入心的玩意儿!”
李瑁望着满院的灯火,听着各族的语言混在一起,突然明白沈先生说的那句话——“艺术不是规矩里的盆景,是野地里的花,风一吹就长满山坡”。就像赵铁柱的铁能成剑也能成画,突厥的歌谣能混着岭南的调子,波斯的琉璃能映着汉家的梅花,这些看似不相干的东西,在“江湖”这方天地里,总能长出新的模样。
夜渐深,孩子们的歌声还在廊下飘:“你打铁,我采药,他放马,歌不同,心相照……”李瑁想起刚建艺苑时,有人说“江湖人搞这些虚的没用”,可此刻看着赵铁柱教哈曼抡小锤,看着卓玛把突厥舞步编进“采药步”,看着老堂主在“百艺图”上添下新的注解,他知道,这些“虚的”,恰是江湖最实的根。
廊下的铜铃又响了,这次混着波斯的琉特琴声、突厥的马头琴声、汉家的笛音,在青城的夜空里缠缠绕绕,像条看不见的线,把各族的日子、江湖的故事,都缝成了片温暖的锦缎。远处的山峦隐在夜色里,近处的灯火映着每个人脸上的笑意,连空气里都飘着股甜丝丝的味道——那是张婆婆刚送来的桂花糕,混着铁屑的清苦、药草的微辛、羊毛的暖香,成了独属于青城艺苑的气息。
这时,文宣部的小吏又跑了进来,手里举着张纸,声音里带着兴奋:“盟主!宫里来消息了,说咱们这艺展要编进《大唐风物志》呢!还要派画师来拓印‘百艺图’,藏进秘阁!”
赵铁柱一听,抡起大锤在铁砧上敲了三下,火星溅得老高:“俺就说嘛!实打实的好东西,总能被瞧见!”阿古拉跟着用突厥语喊了句什么,哈曼立刻笑着翻译:“他说要把草原的马头琴谱也送来,让咱们明年的艺展更热闹!”
苏婉扶着张婆婆走到院子中央,老人颤巍巍地摸着“百鸟朝凤”绣品,眼里闪着光:“老婆子活了七十岁,从没见过这么多好心人凑在一起做一件事。这艺苑啊,就像棵大树,咱们都是树上的枝桠,根连着根呢。”
李瑁望着眼前的一切,忽然觉得,所谓江湖,从来不是孤胆英雄的独舞,而是无数双手一起搭起的舞台。铁与绣针,笛声与马蹄,不同的语言,相同的热忱,在这方天地里交融成歌,比任何规矩条文都更有力量。他转身对身边的周先生说:“把‘百艺图’再补一笔——添群围着炉火说笑的人,各族的都有,手牵着手。”
周先生笑着点头,提笔蘸了蘸颜料,在画卷的最中央,添上了一圈小小的人影。月光透过云层洒下来,正好落在那圈人影上,像给他们镀上了层银辉。廊下的铜铃还在响,歌声、笑声、乐器声,混着远处山林的风声,在青城的夜色里,久久不散。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