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传到长安,唐太宗龙颜大悦,下旨在鸿胪寺设“江湖外宾馆”,专供外国江湖人士食宿;还让礼部牵头,每三年办一次“万国江湖会”,轮流在大唐、波斯、天竺举办。郑玄送来御笔题字“侠名远播”,笑着对李瑁说:“陛下说,你们这江湖联盟,比使团还管用——使团带的是国书,你们带的是人心。”
这年深秋,“万国江湖会”的首届筹备会在青城召开。波斯的琉璃匠人要与铁剑门合作,打造“万国侠义剑”,剑身上刻各国语言的“守护”二字;天竺的舞者与蛇形门约定,共编“佛道剑舞”,在会上去除杀伐气,添些慈悲意;连大食的武者都提出,要学清议堂的“判词韵文”,把他们的“教义故事”编成顺口溜,让百姓听得明白。
议事堂外,艺苑的孩子们正在排练新舞。阿古拉把突厥的“踏歌舞”与波斯的“旋转舞”结合,转起来像朵盛开的花;卓玛则用天竺的“彩砂”画了幅“江湖地图”,上面用金线标出大唐的青城、波斯的马什哈德、天竺的华氏城,金线交汇处画着只展翅的大鸟,嘴里衔着块玉佩,刻着“四海同春”。
李瑁望着这幅画,忽然想起哈曼信里的简笔画。那时,外国武者对大唐江湖还满是疑问;如今,他们已主动拿起画笔,与大唐的孩子共同描绘未来。这或许就是影响力的真谛——不是用刀剑征服,不是用言语说教,而是像长安庆典的樱花那样,用自身的芬芳,引得四方花木一同绽放。
冬日的第一场雪落时,赵铁柱带着波斯铁匠在锻造坊打制“万国侠义剑”的首剑。炉火映着不同肤色的脸庞,铁锤落下的节奏里,有铁剑门的沉稳,有雄鹰盟的刚劲,竟像首跨越国界的歌。苏婉则在药圃里试种天竺的郁金香,打算用它与中原的牡丹杂交,培育出能入药的“唐竺花”。
李瑁收到哈曼从大食捎来的信,说那里的武者组织正模仿江湖联盟的“风险防控部”,制定《商路护卫章程》;信末附了张画,画中一群大食武者围着《长安庆典画谱》,在沙漠里演练“盾牌阵”,旁边的骆驼背上,插着大唐的龙旗与江湖的同心旗,旗幡在风中紧紧依偎。
他把画贴在议事堂的墙上,旁边是新到的信函——东罗马帝国的使者想学习“江湖调解术”,用来化解城邦纠纷;日本的遣唐使恳请派弟子来学“铁画”,说要带回东瀛,装饰奈良的寺庙。
“看来这江湖的路,要越走越宽了。”李瑁对身边的周先生笑道。周先生正整理《国际江湖合作录》,闻言点头:“就像这‘万国侠义剑’,每国的铁都融一点,才更坚韧;每国的技艺都学一点,才更周全。”
窗外的雪越下越大,却盖不住艺苑传来的歌声。孩子们在用汉、波斯、天竺三种语言唱新编的《江湖谣》:“铁在炉中融,花在世上红,你我虽隔山,心在江湖同。”歌声混着锻造坊的锤声、药圃的铲土声,像首温暖的序曲,预示着更多跨越山海的合作,正在世界的舞台上,缓缓拉开帷幕。
李瑁知道,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就像大唐的丝绸曾沿着丝路走到西域,如今,江湖的侠义与智慧,也将顺着这条路上的驼铃、海上的帆影,去往更远的地方,让天下人知道,在东方的大唐,有群人用刀剑守护安宁,用医术抚平伤痛,用艺术传递善意——这,就是大唐江湖的模样,也是属于世界的江湖情怀。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