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如此,杨玉环不顾众人劝阻,执意亲自前往灾区慰问百姓。当她的马车缓缓驶入潞州城时,百姓们纷纷围拢过来。杨玉环身着朴素的衣衫,手捧慰问品,轻轻走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妇面前,温柔地说道:“大娘,您受苦了。这些物资是宫里的一点心意,希望能帮您渡过难关。”
老妇感动得热泪盈眶,紧紧拉住杨玉环的手,泣不成声:“娘娘,您真是菩萨心肠啊,老身这辈子都没见过像您这么好的人。”
李瑁得知杨玉环到来,急忙赶来迎接。二人并肩走在潞州的街道上,看着江湖联盟弟子们忙碌的身影以及百姓们眼中流露出的感激之情,心中满是感慨。
杨玉环轻声对李瑁说:“瑁郎,看到百姓受苦,我实在心疼不已。能为他们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我心里才稍稍好受一些。”
李瑁看着杨玉环,眼中满是赞赏与感激:“玉环,有你相助,是潞州百姓之福。我们定要让潞州尽快恢复往日的繁荣。”
在李瑁的精心组织协调下,江湖联盟与朝堂官员的合作逐渐步入正轨。起初对江湖联盟心存疑虑的朝堂官员,在亲眼目睹了他们一心只为重建、毫无私利的行动后,心中的担忧也逐渐消散。
铁剑门弟子在搭建房屋时,木材告急。负责监督的朝堂官员立即行动起来,迅速协调地方官府,从附近山林调配了足够的木材,确保工程顺利进行。百草堂义诊点因前来就医的百姓众多,草药即将耗尽。李瑁与官员们商议后,迅速从其他州县紧急调运了一批草药,解了燃眉之急。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潞州的重建工作取得了显着进展。城西的民居逐渐成形,崭新的房屋在寒风中拔地而起,给百姓们带来了新的希望。城隍庙的义诊点,百姓们有序排队,脸上的痛苦逐渐被感激的笑容所取代。街道上,百姓们开始清扫街道、整理店铺,往日的烟火气正慢慢回归。
这日,潞州城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庆祝仪式,欢庆重建工作取得阶段性胜利。百姓们自发组织起来,抬着自家的酒肉,涌向江湖联盟的驻地,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者站在众人面前,激动地高声说道:“江湖联盟的英雄们,还有娘娘和各位大人,是你们给了我们潞州重生的希望。我们无以为报,唯有给大家磕个头,感谢你们的大恩大德!”
说着,老者就要下跪,李瑁和杨玉环赶忙上前扶起。李瑁说道:“父老乡亲们,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潞州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杨玉环也微笑着说:“是啊,大家都历经磨难。未来的日子,我们携手共进,一定能过上好日子。”
夜晚,潞州城的天空繁星闪烁。李瑁和杨玉环登上城楼,俯瞰着城中点点灯火。李瑁感慨道:“玉环,此次重建虽困难重重,但终究是稳步推进。江湖与朝堂,也在这次经历中增进了理解与合作。”
杨玉环靠在李瑁肩头,轻声说:“瑁郎,只要能为百姓谋得福祉,一切努力都值得。希望这份和谐能长久延续下去。”
李瑁紧紧握住杨玉环的手,目光坚定地望向远方:“会的,我们一起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成果,让大唐的每一寸土地都繁荣昌盛。”
在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上,江湖联盟与朝堂的合作,如同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了潞州的重建之路。李瑁和杨玉环的身影,在星光下显得愈发坚定。他们用行动诠释着对百姓的深情关怀,为江湖与朝堂的关系谱写了新的和谐篇章。尽管未来仍可能面临诸多挑战,但此刻潞州城的灯火,已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指引着他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随着时间的推移,潞州的重建工作持续推进。铁剑门弟子们不仅搭建好了民居,还开始修缮城中的公共设施,如学堂和寺庙。他们用精湛的技艺,将那些被破坏的建筑一点点修复,力求恢复其往日的风貌。
“王师傅,这学堂的大梁这样架,稳当不?” 一位年轻的弟子问道。
王猛拍了拍那根粗壮的大梁,自信地说:“放心,就按咱铁剑门的手艺,保管这学堂用上百年都没问题,孩子们能安心念书。”
百草堂的义诊点依旧忙碌,苏婉和弟子们不仅治疗百姓的外伤,还关注他们的日常健康。苏婉发现许多百姓因长期营养不良,身体虚弱,便教他们如何利用当地的食材进行食补。
“大娘,您平时多吃点红枣和山药,熬成粥,能补气血。” 苏婉耐心地对一位老妇说道。
文宣部的弟子们也没闲着,他们将重建的过程画成一幅幅生动的壁画,张贴在城中各处,记录着大家共同努力的点点滴滴。同时,他们还编写了一些通俗易懂的歌谣,教孩子们传唱,让大家在重建的艰苦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乐观的心态。
“潞州城,遭磨难,江湖朝堂来相伴。手牵手,心相连,重建家园笑开颜。” 孩子们清脆的歌声在街头巷尾回荡。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武定天下一大唐风云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