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所有羊都剖开!" 王翦下令。士兵们用匕首划开羊腹下的羊毛,更多铠甲被翻了出来:胸甲、臂甲、腿甲,甚至还有少量护心镜,层层叠叠藏在特制的羊皮囊里,囊口用浸过油的麻绳密封,防水又防沙。粗略清点,竟有三百余套铠甲,足够装备一个百人队。每个羊皮囊里都垫着干草,防止甲片碰撞发出声响,可见策划者的缜密心思。
老石匠捧着一块胸甲仔细查看,甲片上的 "赵" 字刻得极深,周围还刻着细小的编号 ——"甲三六"、"甲八二",与蒙恬军械库的甲胄编号格式完全一致。"是从秦军军械库流出去的!" 他激动地说,花白的胡须因愤怒而颤抖,"你看这甲片的厚度,三分五厘,是去年刚列装的新式札甲,只有咸阳和九原的军械库有!" 老石匠指着甲片边缘的倒刺,"这种防脱落的工艺,是我当年带的徒弟改良的,绝不会错!"
被擒的牧民在审讯下很快招供:他们是匈奴大当户的手下,这些铠甲是 "秦地的赵大人" 通过秘密渠道送来的,约定在狄道峡谷交接,再转运到匈奴王庭。审讯用的是秦军制式的刑具,虽然王翦禁止严刑拷打,但牧民显然见识过匈奴的酷刑,没等士兵拿出烙铁就已崩溃。"赵大人说,这些甲能让我们的人混进秦军营地。" 牧民哆哆嗦嗦地说,羊皮袄下的身体止不住颤抖,"还说下个月会再送一批弩机过来,让我们等着。" 他供述的交接暗号与之前截获的匈奴密信完全吻合。
王翦的手指抚过甲片上的 "赵" 字,指腹能感受到刻痕的粗糙 —— 这绝非工匠随意刻的,而是刻意模仿赵高的私印风格。他想起之前在龙祠发现的赵高门客暗号、乌氏商队里的匈奴联络信,如今再加上这些刻着 "赵" 字的铠甲,一条清晰的线索浮出水面:赵高一直在私通匈奴,用秦军的军械武装敌人。夕阳的余晖透过帐篷缝隙照在甲片上,将 "赵" 字映得如同血色。
此时一个士兵来报,在最后几只羊的羊皮囊里发现了更奇怪的东西 —— 几卷用油布包裹的锦缎,颜色鲜艳,花纹繁复,绝非匈奴或秦地所有。老石匠展开锦缎的瞬间,帐篷里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那深朱色的锦缎在昏暗光线下流淌着光泽,金色的蟠螭纹仿佛活了过来,在布料上蜿蜒游走。"是楚宫的蟠螭纹锦!" 老石匠的声音带着难以置信的颤抖。
【三: 锦缎溯源,楚秦勾连】
那锦缎用的是楚地特有的双经双纬织法,底色为深朱,上面绣着金色的蟠螭纹,纹路间还夹杂着细小的 "芈" 字 —— 这是楚国王族的专属纹样,只有楚宫织室才能织造。老石匠用手指捻着锦缎的丝线,触感柔滑如脂:"是用云梦泽的蚕丝织的,还掺了金线,这种工艺在楚亡后就该失传了!" 他凑近细看,发现每平方厘米竟有四十八根经线,比秦代最高级的 "乘云绣" 还要细密。
更奇怪的是,锦缎被裁剪成了铠甲内衬的形状,边缘还留着未缝合的针孔。陈武拿起一件胸甲比对,锦缎恰好能衬在甲片内侧,尺寸分毫不差 —— 显然这些锦缎是专门为这批铠甲准备的内衬。他试着将锦缎衬进甲胄,发现不仅贴合身体,还能有效减少金属摩擦产生的噪音,"这是给夜袭用的。" 陈武的声音低沉,"穿着这样的铠甲靠近营地,声响会小一半。"
"赵高怎么会有楚宫锦缎?" 赵平不解地问。他出身陇西军户,从未见过如此精美的织物,手指小心翼翼地触碰金线,生怕弄坏了这稀世珍品。王翦却想起之前在龙祠发现的楚帛书、丝绸地图上的 "项" 字,还有乌氏商队里的楚式染料 —— 这些楚地元素,如今又多了楚宫锦缎,显然赵高的阴谋不止私通匈奴,还和楚地的反秦势力有所勾结。
老石匠仔细检查锦缎的织痕,在边角处发现了一个微小的印记 ——"郢" 字,是楚国都城郢都的简称,也是楚宫织室的标记。"这是楚亡前最后一批锦缎。" 他肯定地说,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凝重,"楚宫织室在郢都破城时被烧毁,剩下的锦缎要么被秦军缴获,要么被项氏家族带走,绝不可能流入赵高手中 —— 除非有人故意给他送的。" 老石匠曾参与清点楚宫战利品,对这批锦缎的去向记得一清二楚。
王翦下令将锦缎和铠甲一起装车,同时派人快马前往咸阳,调取赵高近年来的物资往来账目。他特别叮嘱信使,要避开常规驿道,走蒙毅掌控的秘密邮路 —— 如今咸阳城内眼线密布,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信使领命后立刻换上匈奴装束,带着信物和密信消失在暮色中,马蹄扬起的尘土很快被风沙掩盖。
王翦自己则带着一队精锐,顺着牧民招供的交接路线,向狄道峡谷深处追查。峡谷两侧的崖壁陡峭如削,最高处达数十丈,岩石在千万年风沙侵蚀下形成狰狞的形状,如同潜伏的巨兽。洮河在谷底奔腾,水花溅起的声音在峡谷中回荡,形成天然的声障。士兵们不得不下马步行,马蹄裹着麻布以防发出声响,弩机时刻保持待发状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