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军士兵立刻用斧头和剑猛砍岩壁,外层的岩石碎屑簌簌落下,露出后面的人工夯土。随着一声巨响,岩壁被破开一个缺口,露出黑漆漆的洞口。
洞口内传来微弱的歌声,依旧是《诗经?秦风》的旋律,却换成了另一首《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进去!” 王翦一挥手,率先钻进洞口。他知道解开这峡谷之谜的关键,就在这神秘的洞穴之中。
【二: 周器】
洞穴内部出乎意料地宽敞,天然形成的石室被人工修整过,地面铺着平整的青石板。歌声在这里变得低沉浑厚,仿佛来自地底深处。岩壁上插着的松明火把照亮了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石室中央摆放着一组青铜礼器,在火光下泛着幽绿的光泽。最显眼的是一套编钟,悬挂在木质支架上,共有十六件,从小到大依次排列。旁边还有鼎、簋、甗等祭祀用具,组合起来正是一套完整的周王室祭祀礼器。
“是周天子的祭器!” 文书激动得声音发颤,他快步上前仔细查看,“纹饰是夔龙纹,形制是西周中期的特征!”
王翦走近编钟,发现其中几件钟体上还残留着敲击的痕迹。洞穴深处吹来的气流穿过钟体,正是这些编钟在风中发出了类似歌声的共鸣。“刚才听到的《秦风》,就是这些编钟发出的声音。” 他恍然大悟。
编钟旁的青铜鼎腹部刻满了铭文,字体是典型的西周金文,笔画圆润饱满,结构严谨内敛。王翦让士兵点燃更多火把,照亮铭文的每一个字。文书立刻上前辨认,逐字逐句地念了出来:
“唯王三年,王在周,命虢季子白…… 伐玁狁,于洛之阳…… 折首五百,执讯五十,是以先行。桓桓子白,献馘于王…… 王赐乘马,是用佐王。赐用弓,彤矢其央;赐用钺,用政蛮方。子子孙孙,万年无疆。”
“是虢季子白盘的铭文!” 文书惊呼,“但内容有所不同!” 他解释说,传世的虢季子白盘记录的是周宣王时期虢季子白征伐猃狁的功绩,而这件鼎上的铭文却多了后续的内容。
文书继续念道:“…… 玁狁既灭,西戎复起。幽王失德,烽火戏诸侯。犬戎入镐,平王东迁。周室衰微,亡于戎狄。唯秦襄公,勤王护驾,赐以岐西之地。秦承周祀,保我宗祧……”
“周亡于戎!” 李敢失声喊道。这段铭文明确记载了周幽王因宠爱褒姒、烽火戏诸侯而导致犬戎攻破镐京,最终使周室衰亡的历史。这与《史记》中记载的 “平王东迁,辟戎寇” 完全吻合。
王翦仔细观察鼎的内壁,发现底部还有一层细密的铭文,字体较小,像是后来补刻上去的。他让文书用布擦拭干净,更多文字显露出来:
“秦受天命,据有周土。西御戎狄,东争中原。然天道轮回,兴衰有数。昔周亡于戎,今秦……” 铭文在此处突然中断,像是被人刻意凿去了最后几个字。
“后面是什么?” 李敢急切地问。这半句话明显暗示着秦国的命运,却偏偏缺失了关键内容。
文书仔细检查凿痕,摇了摇头:“是被人故意毁掉的,手法很专业,看不出原来的字迹。”
王翦转向其他礼器,发现一只青铜簋的底座刻着连续的蟠虺纹,纹路异常繁复。他用手指顺着纹路抚摸,突然发现这些看似杂乱的纹路其实暗藏玄机。“这些不是普通的纹饰,” 他示意众人靠近,“你们看,这些蛇纹组合起来像什么?”
众人凝神细看,随着王翦手指的指引,蟠虺纹的轮廓逐渐清晰 —— 竟是一个巨大的 “楚” 字!这个字隐藏在繁复的花纹中,不仔细辨认根本无法发现。
“楚?” 李敢愣住了,“周亡于戎,秦难道会亡于楚?” 这个猜测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惊。
王翦没有说话,他拿起一件青铜爵,发现爵柱上刻着细小的铭文。在强光照射下,隐约可见 “楚虽三户” 四个字,后面的文字被腐蚀得难以辨认。但仅凭这四个字,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 这正是秦末流传的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的预言!
“这不可能!” 有士兵难以置信地说,“我大秦一统天下,国力强盛,怎么会亡于楚国?”
王翦却陷入沉思。他想起在湟中发现的刘邦户籍,刘邦是沛县人,而沛县正是原楚国领土。更令人不安的是,蒙毅在密信中提到,秦始皇第五次巡游时曾在湘山遇到大风,竟下令 “赭其山”,砍伐山上的树木,这无疑加剧了楚人的怨恨。
“看看这些礼器的底部。” 王翦下令。士兵们小心翼翼地将沉重的青铜礼器翻转过来,果然在几件器物的底部发现了相同的蟠虺纹 “楚” 字,只是形态略有不同。
最令人震惊的发现来自那套编钟。当最后一件最小的甬钟被翻转时,钟体内部刻着的细小文字显露出来:“楚承天命,复兴炎汉。秦失其鹿,天下共逐。骊山为陵,掩骼埋胔。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