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将火把交给身后的亲卫,俯身摸索舱底,指尖触到硬物的瞬间,他立刻放慢动作。积沙下埋着的物件冰凉坚硬,拨开沙层,一件完整的青铜鼎耳渐渐显露出来:鼎耳高约七寸二分,外撇呈弧形,表面雕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虺龙,龙首相对,双目圆睁如铜铃,龙角弯曲如弓,正是周代九鼎特有的 “双螭拱首” 造型。鼎耳底部还连着半截鼎身,上面的竖扉棱将纹饰分成六等份,与三足的位置一一对应,棱线锋利如刀,显然是范铸法浇筑后精心打磨过的。
“将军,这里还有!” 另一名亲卫的呼喊从舱尾传来,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
众人围拢过去,只见舱尾的柏木盒里整齐摆放着三件鼎足,木盒虽已腐朽,却仍能看出卯榫结构的精巧。鼎足呈蹄形,高约五寸,底部雕刻着饕餮纹,纹路虽被水侵蚀得模糊,却仍能辨认出核心特征 —— 以鼻梁为中线,两侧作对称排列,大眼凸起,鼻梁高挺,双角卷曲如螺旋,正是周鼎常用的 “有角饕餮” 纹样。蒙恬抱起其中一只鼎足,入手沉重如铁,足尖还残留着烧灼的焦痕:“这鼎足断裂处平整,是被人用青铜斧刻意敲下来的,绝非沉船时撞击所致。”
王翦蹲下身,用木桨细细拨开舱底的积沙,沙下竟埋着数十根竹简,以麻绳捆扎成束,简片早已被水浸透,呈深褐色,字迹模糊不清。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片,对着火光辨认片刻,眉头微蹙:“‘定鼎于洛邑’‘祀天地群神’‘分九州之土’…… 这些字迹是西周金文,笔画粗壮,结字古朴,与毛公鼎铭文风格相近。周室东迁时,九鼎曾被迁于洛邑,这沉船怕是当年运送鼎件的船只,不知为何沉没在弱水之中。”
就在此时,岸边突然传来弩箭破空的锐响,紧接着是蒙武的呼喊,穿透风雾传来:“将军!匈奴骑兵来了!约有两百余人,打着浑邪部的狼头旗!”
蒙恬立刻握紧青铜剑,警惕地看向岸边。晨雾已散了大半,远处的荒原上,黑压压的骑兵正疾驰而来,马蹄扬起的沙尘遮天蔽日,狼头旗在风中猎猎作响,骑手们身披兽皮甲,手持青铜弯刀,与昨日袭击烽火台的匈奴人装束一致。“这群胡虏阴魂不散!” 蒙恬怒喝一声,就要跳上皮筏回援,却被王翦按住肩膀。
“先把鼎件搬上皮筏。” 王翦的目光仍落在舱内,指尖划过鼎耳上的虺龙纹,“匈奴这般急着来抢,说明这些鼎件藏着更大的秘密。蒙恬,你带十名亲卫护送鼎件先走,沿弱水向东,三日可到肩水都尉府,那里有秦军驻守,务必将鼎件完好送达。”
蒙恬刚要争辩,却见王翦已提起那只鼎耳,塞进他怀里 —— 青铜冰凉的触感透过衣甲传来,鼎耳上的龙鳞纹路硌着胸口。“鼎件比人命重要。” 王翦的声音斩钉截铁,随即解下腰间的陨铁剑递过去,剑鞘上的云纹已被摩挲得发亮,“此剑采陨铁锻造,能斩阴邪,若遇巫术阻拦,以剑刃划水即可破咒。”
亲卫们迅速将鼎耳、鼎足和青铜碎片搬上皮筏,共得鼎耳一对、鼎足三只、残片二十七块,悉数用麻布裹好。蒙恬望着王翦坚毅的眼神,咬牙点头:“将军保重!末将便是死,也定会守住鼎件!” 皮筏划离沉船时,他回头望去,只见王翦已带着亲卫登上岸边的夯土台,玄色披风在风中展开,如一面不倒的旗帜,身后的弩箭已搭在弦上,寒光凛冽。
匈奴骑兵很快冲到渡口边,为首的将领骑着黑马,身披黑色毡甲,挥舞着镶嵌兽骨的狼牙棒,厉声喝道:“秦人休走!留下周鼎配件!” 话音未落,便带着骑兵冲向皮筏,马蹄踏过浅滩,溅起浑浊的水花。蒙恬举起陨铁剑,剑刃在阳光下闪过一道白光,划过水面时,竟听得见细微的 “滋滋” 声,原本沸腾的水面瞬间平静下来,沉下去的鸿毛突然浮了上来,密密麻麻如白云,挡住了匈奴骑兵的视线。
“快走!” 蒙恬大喊一声,亲卫们奋力划动木桨,皮筏顺着水流向东疾驰而去。身后传来激烈的厮杀声,夹杂着匈奴人的惨叫、青铜兵器的碰撞声,还有弩箭破空的锐响。蒙恬攥紧怀中的鼎耳,指尖能感受到青铜的冰凉,那上面的每一道纹饰,都藏着跨越千年的秘密,沉甸甸压在心头。
【三: 铜绿剥尽,鼎腹刻刘季】
暮色降临时,蒙恬带着亲卫抵达弱水东岸的一处废弃驿置。这处驿置始建于秦昭襄王时期,夯土房早已坍塌大半,只剩下半截墙壁,墙角堆着散乱的秦代竹简,上面的字迹被风沙侵蚀得模糊,隐约能辨认出 “传车一乘,日行两百里” 的字样。驿置中央的土灶还残留着灰烬,旁边散落着陶碗碎片,碗底印着 “肩水都尉府” 的戳记。亲卫们点燃篝火,松木燃烧的噼啪声打破寂静,火光将鼎耳和鼎足的影子拉得很长,青铜表面的铜绿在火光中泛着暗哑的光泽,如凝结的青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