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挪用粮草,还在车轴上做了标记。” 王翦示意王贲拿出拓印的船纹,“这是徐福东渡的船纹,赵高用军用粮车转运物资,就是想掩人耳目。”
蒙恬看着拓片上的船纹,忽然想起一事:“去年冬天,我奉命护送徐福的船队出海,见过他们造船的木料,都是从九原郡调的硬木,当时就觉得奇怪,九原郡的木料怎会走武关道转运,如今才明白,是赵高在借军粮通道行方便。”
帐外忽然传来马蹄声,一个亲卫掀帘而入,递上一封密信:“将军,这是从咸阳送来的急信,是李斯大人的手书。”
王翦拆开密信,李斯的字迹工整却带着焦急:“赵高近日借东渡之名,已挪用关东粮草三十万石,廷尉府欲查,却被陛下以‘求仙为重’驳回。将军需小心,此人已暗中联络楚地旧部,恐对伐楚不利。”
“楚地旧部?” 王贲愣住了,“赵高是赵人,怎会与楚地有联系?”
“他要的不是楚地,是权力。” 王翦将密信烧在烛火中,“若六十万大军因断粮战败,嬴政定会迁怒于我,到时候赵高就能趁机夺取军权。他一边接济徐福讨好陛下,一边暗中削弱大军战力,好算盘。”
蒙恬握紧了腰间的秦剑:“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直接上书陛下,揭发赵高的阴谋?”
“不行。” 王翦摇头,“陛下现在一心盼着徐福带回仙药,此时上书,只会惹他不快。况且赵高行事缜密,没有实证,他定会反咬一口。” 他走到帐外,望着雨中的营垒,“我们得自己想办法补上空缺的粮草。”
“怎么补?各郡的粮草都已征调完毕,除非……” 蒙恬忽然顿住,目光落在王翦身上,“将军是想动赵高囤积的那些粮草?”
王翦嘴角勾起一抹冷峭:“他能挪用军粮,我们就能‘借’回来。你即刻派人去查,那些被挪用的粮草藏在何处,记住,要找有船纹标记的粮车。”
蒙恬立刻领命而去。王贲看着父亲的背影,忽然明白 —— 武关的那把沙子,不仅揪出了赵高的阴谋,更让父亲找到了反击的突破口。雨停了,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营垒的旗帜上,“秦” 字旗在风中猎猎作响,像是在预示着一场即将到来的较量。
【四:丹江夜谋,剑指咸阳弄权人】
夜幕降临时,丹江的雾气又浓了起来。王翦坐在武关粮仓的厢房里,案上摆着一盏青铜灯,灯光摇曳中,蒙恬派来的斥候正在汇报:“将军,查到了!赵高的粮草藏在商于之地的旧仓里,足足有二十万石,粮车轴上都刻着船纹,由他的私兵看守。”
“商于之地?” 王翦拿起案上的地图,指尖点在丹江中游的位置,“那里是秦楚旧界,地势险要,正好能堵住武关道的咽喉。”
王贲凑过来,看着地图上的标记:“父亲,商于旧仓靠近楚长城遗址,赵高把粮草藏在那里,莫非是想接应楚地的人?”
“有这个可能。” 王翦的目光落在地图上的楚长城,“李斯的密信说他联络楚地旧部,若粮草真的送到楚军手里,后果不堪设想。” 他忽然起身,“备车,去商于旧仓。”
亲卫们连夜备好马车,沿着丹江谷地向东而行。夜色中的武关道格外难行,马车碾过碎石路,发出刺耳的声响。行至半途,忽然听到前方传来马蹄声,一个黑影从路边的树林里窜出来,对着马车躬身行礼:“将军,蒙将军派我来报,赵高的私兵今夜换防,正是动手的好时机。”
王翦掀开马车帘,月光下,黑影的腰间挂着一块青铜令牌,正是蒙恬的信物。“知道了。” 他沉声道,“让蒙将军按原计划行事,守住仓门,不许放走一粒粮食。”
黑影领命而去。王贲握紧了腰间的剑:“父亲,赵高的私兵有三百人,都是精锐,我们只带了五十亲卫,会不会太冒险?”
“冒险才有机可乘。” 王翦的声音在夜色中格外沉稳,“赵高以为藏在商于就万无一失,我们正好打他个措手不及。”
三更时分,商于旧仓终于出现在眼前。这座粮仓是早年秦楚交战时修建的,夯土围墙早已斑驳,墙头插着几盏灯笼,昏黄的光线下,能看到巡逻的私兵身影。蒙恬带着两百精兵埋伏在粮仓西侧的树林里,见王翦到来,立刻迎了上来:“将军,私兵换防刚结束,守卫最松懈。”
王翦点头,抬手做了个手势。亲卫们立刻分散开来,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悄靠近粮仓。负责看守粮仓的私兵头领正在打哈欠,忽然听到身后传来响动,刚要转身,就被一只手捂住了嘴,匕首瞬间划破了喉咙。
惨叫声被夜色吞没。蒙恬带人冲上前,与私兵们展开厮杀。青铜兵器碰撞的声响在寂静的山谷中回荡,丹江水似乎都被这厮杀声惊动,泛起层层涟漪。王翦站在粮仓门口,桃木杖拄在地上,目光如炬地盯着仓内 —— 里面堆积的粮袋果然都印着船纹,打开封口,里面是饱满的粟米,没有一粒沙子。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