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信急忙上前查看,探了探鼻息后摇了摇头:“将军,已经气绝了。” 他捡起老渔翁掉在地上的鱼篓,底部刻着的 “屈” 字旁边,还有一个极小的 “匄” 字,“他叫屈匄,应该是头领的亲信。”
王翦走到地窖边,拿起一块刻着船纹的陵砖,指尖抚过冰凉的砖面:“屈原虽投江而死,但其后裔仍在楚地活动。当年屈原设谍网刺探秦情,便是以《离骚》为暗号,以香草为信物。” 他将陵砖递给王贲,“备船去沉沙坞,带五十名弓弩手,天黑前务必端掉这个据点。”
暮色降临时,秦军船队抵达沉沙坞。这里是云梦泽最深的水域,水面上停泊着十几艘伪装成商船的快船,桅杆上挂着 “楚盐” 的幌子,船舷下却藏着锋利的戈矛。王贲用望筒观察,发现每艘船的船头都摆着一束白芷,正是暗号中 “安全” 的标识。
“将军,码头有三名哨兵,都背着连弩。” 李信低声禀报,“按楚谍规矩,进坞需对暗号,否则直接放箭。”
王翦令船队在芦苇荡中隐蔽,自己带着十名亲兵换乘竹筏,假扮成送货的盐商。竹筏上堆着的盐袋是用粗麻布制成,上面绣着白芷图案 —— 这是从老渔翁的香囊上拓下的纹样。
“来者何人?” 码头的哨兵喝问,手中的弩箭对准了竹筏,弓弦已拉至满格。
王翦举起手中的盐袋,声音刻意压低,模仿楚地口音:“奉‘芷君’之命送盐,暗号‘兰叶春葳蕤’。” 这是《离骚》中描写香草的诗句,也是从竹简残片上找到的对接暗号。
哨兵眼中的警惕稍减,回了句 “桂华秋皎洁”,便挥手放行。竹筏刚靠岸,王翦便瞥见码头的石墩上刻着与陵砖相同的纹路,只是排列得更加密集,像是一幅完整的图谱 —— 水波纹代表水道,草木纹代表芦苇荡,星纹则标注着哨位。
“看来沉沙坞的布防图,全藏在这些纹路里。” 他暗自思忖,指尖悄悄在掌心记下纹路的排列顺序。
【三:沉沙坞火,屈原后裔的绝唱】
沉沙坞的中央是座高台,用夯土筑成,台上筑着三间青砖瓦房,房前种满了白芷和兰草,香气浓郁得有些刺鼻。与咸阳宫御花园中规中矩的花草不同,这里的香草长得肆意张扬,叶片上还沾着露水,显然是有人精心照料。
王翦带着亲兵穿过巡逻的楚谍,留意到每个哨位旁都摆着一块骊山陵砖,砖上的刻痕随着哨位变化而不同。走到第三间房门口时,他突然停住脚步 —— 这块砖上的云纹比其他砖更深,边缘还有磨损的痕迹,显然是经常被触摸。
“芷君在正房议事,随我来。” 引路的楚谍掀开竹帘,一股松烟墨的气息扑面而来。屋内的景象让王翦暗自心惊:八名身着黑衣的谋士围坐案前,案上摊着的竟是秦军的布防图,图上用香草汁液标注着粮草囤积点和行军路线,连武关的粮仓位置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主位上坐着个白衣士人,面容清瘦,颔下留着三缕长须,腰间佩着块刻有 “屈” 字的玉佩,玉质温润,一看便知是传世之物。他手中正拿着一块陵砖,指尖在刻痕上轻轻摩挲,听到动静后缓缓抬头,目光如古井般深邃。
“秦将王翦,久仰芷君大名。” 王翦突然开口,亲兵们瞬间拔出长剑,剑刃映着烛光,将楚谍们团团围住。
白衣士人先是一惊,随即抚掌大笑,笑声中带着几分悲凉:“不愧是灭赵破燕的老将,竟能识破我的香草密码。老夫屈匄,屈原之孙。” 他站起身,衣袂飘动如流云,“你们以为抓了几个送信的,就能破了我的谍网?云梦泽十七处渡口,处处都有我的人。”
王贲上前一步,将缴获的陵砖扔在案上,砖块撞击木板发出沉闷的声响:“用骊山陵砖做密码本,勾结秦宫内鬼传递军情,你以为这些证据还不够吗?” 他指着布防图,“这上面的标记,与武关粮草失窃案的痕迹完全吻合!”
屈匄拿起陵砖,指尖轻轻摩挲着上面的刻痕,眼神中闪过一丝怀念:“这砖是少府监的一位故人所赠,每道刻痕对应《离骚》的一句诗。” 他指着砖上的水波纹,“这道纹对应‘乘舲船余上沅兮’,代表水道情报;草木纹对应‘步余马兮山皋’,代表陆路动向。”
他忽然冷笑一声,目光扫过屋内的秦军:“诗中香草的种类便是情报类别 —— 白芷指秦军动向,兰叶指粮草运输,荃草指咸阳政令。你们以为截获的是全部情报?三天前,我已将王翦大军的粮草路线送抵寿春,项燕将军很快就会在淝水设伏。”
王翦眼神一凛,屈匄竟敢在他面前如此嚣张,定是藏有后手。他瞥向窗外,暮色中的芦苇荡突然亮起数点火光,紧接着传来喊杀声 —— 是楚谍的援军到了,火把的光芒将水面照得通红。
“放箭!” 屈匄一声令下,屋顶的暗格突然掀开,十几名弓箭手对准了屋内。箭矢破空而来,带着尖锐的呼啸声。亲兵们立刻举盾格挡,“叮叮当当” 的脆响此起彼伏,青铜盾上瞬间布满箭痕。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