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高祖?” 王贲皱着眉,“从未听过这个名号,是楚地的贵族吗?”
王翦没有说话,目光落在 “起于沛” 三个字上。沛县他知道,在泗水流域,是魏楚交界的地方,去年他派去侦查的斥候,有一队就是在沛县附近失踪的。只是 “汉高祖” 是谁?“斩白蛇” 又是什么意思?
“这是预言。” 墨翟的声音有些凝重,“用朱砂墨写预言,是楚地巫祝的手法 —— 昌平君不仅想嫁祸上将军,还想散布‘秦亡楚兴’的谣言,动摇秦军军心。”
王翦接过竹简,指尖拂过 “汉高祖起于沛” 几个字。墨迹干透的触感传来,他突然想起第一卷里,从骊山刑徒营里挖出的那块刻有 “刘” 字的陨石,想起星盘指向沛县的预兆 —— 这些预言,似乎都在指向同一个地方,同一个人。
“沛县……” 王翦喃喃道,将竹简卷好收进怀里,“派人去沛县查,重点查姓刘的人,尤其是最近有异常举动的。”
“是!” 亲兵领命而去。
墨翟这时又捡起一块陶片,陶片内侧刻着细小的 “骊” 字:“上将军你看,这陶片上的字 —— 地道应该是通向骊山陵的。”
王翦立刻举着火把往地道更深处走。空间尽头还有一个洞口,比之前的洞口更宽,能容两人并行。他走进去没几步,就发现墙壁上刻着断断续续的标记:“骊五十里”“骊三十里”“骊十里”—— 每走一段,就能看见一个刻在墙上的 “骊” 字,旁边标注着距离,显然是通向骊山的路标。
“果然是通骊山的。” 王贲跟在后面,语气里带着震惊,“昌平君是想通过地道,将这些陶俑运进骊山陵?”
“有可能。” 王翦点头,“骊山陵里有大量兵俑,若将这些以我为原型的陶俑混进去,他日嬴政发现,定会怀疑我想在骊山陵里做手脚 —— 用心何其歹毒。”
地道里的水声越来越近,隐约能听见前方传来 “哗啦啦” 的水流声。王翦加快脚步,转过一个拐角后,眼前突然亮了起来 —— 地道尽头是一处宽敞的石室,石室中央有一条暗河,河水清澈,能看见河底铺着的青石板,上面刻着楚地的巫符咒文。
“是楚地的暗河。” 墨翟走到河边,掬起一捧水闻了闻,“水里掺了朱砂,是用来祭祀的 —— 昌平君在这里举行过巫祭。”
石室的墙壁上还挂着几具残破的楚式铠甲,甲片上沾着未干的血迹,像是刚发生过打斗。地上散落着几支楚地的短戈,戈尖还带着铜锈,旁边放着一个青铜酒壶,壶里的酒早已干涸,却能看见壶底刻着 “昌平君” 三个字。
“昌平君来过这里。” 王翦拿起青铜酒壶,壶身冰凉,“他不仅建了这地道,还亲自来查看陶俑 —— 看来这些陶俑,对他很重要。”
他走到暗河边,看向河水流动的方向 —— 河水向西流,正是骊山的方向。“这暗河应该连通着骊山陵的地下水系。” 墨翟指着河底的青石板,“这些石板是人工铺设的,能通到骊山陵的地宫。”
王翦没说话,目光落在暗河对岸的石壁上。那里有一道石门,石门上刻着一个巨大的 “楚” 字,门缝里渗出暗红色的液体,像是血,又像是朱砂。他正想过去查看,身后突然传来士兵的呼喊:“将军!陶俑那边有动静!”
【四: 隧通骊麓 —— 黑径尽头的秦地标记】
王翦立刻转身往回走,刚回到陶俑作坊,就看见几尊原本倒在地上的陶俑,竟微微晃动起来,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陶俑内部撞击。
“小心!” 王贲立刻拔出剑,挡在王翦身前。
墨翟却突然按住王贲的手臂:“不是陶俑活了,是里面有东西。” 他走到一尊晃动的陶俑前,用青铜矩尺敲了敲陶俑的躯干,陶俑内部传来 “咚咚” 的响声,像是有竹简在里面滚动。
“是竹简!” 王翦立刻让士兵小心地撬开陶俑的躯干。陶俑的陶胎很薄,士兵用戈尖轻轻一撬就裂开了,十几卷竹简从里面掉出来,散落在木板上。
王翦捡起一卷竹简,展开后发现上面写的不是预言,是陶俑的烧制记录:“庚辰月,取骊山陶土百石,工匠二十人,以秦将王翦为原型,制俑三十尊,待运骊山地宫……” 后面的字迹被水浸模糊了,却能看清 “项燕旧部监工” 几个字。
“果然是项燕的人监工。” 王贲咬牙道,“昌平君和项燕旧部勾结,想在骊山陵里埋这些陶俑,嫁祸父亲!”
墨翟这时捡起另一卷竹简,上面画着简单的地图,标注着地道的路线:从陈城废宅出发,经暗河通骊山陵地宫,途中还有三个中转站,每个中转站都标注着 “楚巫驻守” 的字样。“他们还派了楚巫驻守中转站,看来是想长期使用这条地道。”
王翦将所有竹简收起来,目光重新投向地道深处:“这条地道不能留,但若现在销毁,会打草惊蛇。” 他想了想,对王贲道,“你带一队人,伪装成楚地流民,顺着暗河去骊山方向探查,找到中转站和楚巫,摸清他们的部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