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破城寻踪——婴孩握玦藏幽巷】
未时三刻,下相的抵抗渐渐平息。秦军士兵沿街清理战场,靴底踩过积雪与血的混合物,发出黏腻的声响。雪还在下,却比清晨小了许多,变成细碎的雪粒,落在尸体上,很快积起薄薄一层,像是给死者盖上了一层白纱。
王贲带着亲兵走过正街,脚下踢到一件青铜器物 —— 拾起一看,是半截镇墓兽的角。这尊镇墓兽显然是从被砸毁的项氏祠堂里散落出来的,鹿角上还残留着彩绘,青绿色的纹路勾勒出云纹图案,只是大部分颜料已被战火熏黑,只剩边角还能看出原本的色彩。“将军,这是楚地贵族墓葬常用的辟邪物。” 亲兵接过镇墓兽角,仔细看了看,“项氏祠堂里肯定还有不少好东西,要不要派人去清理?”
“不必。” 王贲摇头,目光扫过街边的祠堂 —— 祠堂的门已经被撞开,里面的供桌翻倒在地,祖先牌位散落一地,几尊青铜礼器被砸得变形,“上将军有令,不掠百姓财物,项氏祠堂也按平民祠堂处置,让他们的族人自己收拾。”
就在这时,西侧巷口传来士兵的呼喊:“将军!这边有动静!” 王贲循声跑去,只见两名秦军士兵正用戈矛抵住巷口,地上躺着三具楚军尸体 —— 都是项氏的精锐,甲胄上的白虎族徽被砍得残缺不全,其中一具尸体的手指弯曲着,指向巷内深处,仿佛在临终前还在指引什么。
幽巷长约五十步,两侧是两丈高的青砖高墙,墙头爬满枯藤,寒风穿过藤条的缝隙,发出呜咽般的声响。巷面上的青石板被积雪覆盖,只有零星的脚印露出 —— 是楚军士兵撤退时留下的,脚印杂乱,显然走得匆忙。王贲拔出剑,剑尖挑开垂落的藤条,隐约看见尽头木门上刻着的白虎纹:那纹路比普通族徽多了一对羽翼,羽翼边缘刻着细小的云纹,正是项氏直系族人的标志,象征着与楚国王室的渊源。
“小心有陷阱。” 王贲对身后的亲兵道。一名亲兵从背上取下探雷的铁钩,小心翼翼地向前探路 —— 铁钩划过青石板,发出 “叮” 的轻响,却没有触发任何机关。直到走到木门前十步远,铁钩突然勾到一根隐藏在积雪下的麻绳,亲兵用力一拉,麻绳另一端连着的陶罐从墙头落下,摔在地上碎成几片 —— 里面装的不是毒药,而是晒干的艾草,显然是项氏族人用来抵御严寒的。
“撞开!” 两名亲兵合力推动木门,门闩断裂的脆响在巷内回荡。院子里的景象让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十几名妇人抱着孩子缩在墙角,她们大多穿着粗布衣裙,有的发髻散乱,有的脸上带着泪痕,却都用身体护着怀里的孩子;三名老卒拄着戈矛挡在前面,他们的甲胄早已破烂,甲片上的铁锈混着血迹,其中一人的腿上还插着弩箭,箭杆上的羽毛已被血染红,血顺着裤管滴在青石板上,汇成一小滩暗红。
“项氏族人,不降!” 为首的老妇人向前一步。她约莫六十岁,头发已半白,发髻上插着一支玉簪,簪头刻着 “燕” 字 —— 那是项燕的家眷标识,只有项燕的直系亲属才能佩戴。她怀里抱着个襁褓婴儿,用楚地特有的菱纹锦包裹着,锦边绣着凤鸟载日图案,凤鸟的羽毛用金线勾勒,即使沾了灰尘,仍能看出精致的工艺,正是楚地高庙文化流传下来的巫祝纹样,象征着 “凤鸟护佑血脉”。
王贲的目光扫过那些孩子:最小的还在襁褓中,最大的男孩不过六岁,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锦袍,手里攥着一块刻着八角星纹的陶片 —— 那是汤家岗遗址出土陶器上常见的太阳崇拜符号,在楚地巫风中,这样的陶片能 “驱邪避灾”,是长辈给孩子的护身符。他想起自己留在咸阳的幼子,去年离家时,妻子也给孩子戴了一块类似的陶片,此刻心里突然软了一下:“放下兵器,我不伤孩子。”
“你骗谁!” 一名老卒怒吼着举起戈矛,“秦军攻陈城时,连三岁孩童都杀!” 王贲还没来得及解释,那老卒已朝着他扑来 —— 亲兵立刻举盾格挡,戈矛撞在盾面上,发出 “铛” 的巨响,老卒的力气用尽,瘫坐在地上,嘴角溢出鲜血。
就在这时,襁褓中的婴儿突然啼哭起来。哭声尖利却有力,穿透了巷内的寂静。老妇人慌忙用手捂住婴儿的嘴,却不小心露出了婴儿的小手 —— 那只小小的拳头紧紧攥着,指缝里透出一点温润的白,像是握着一块玉。王贲心中一动,慢慢走上前:“我看看孩子手里的东西,若真是普通玩物,我立刻让你们离开。”
老妇人猛地后退,脚下却被门槛绊倒。王贲下意识伸手扶住她,鼻尖突然闻到一股淡淡的松香 —— 那是楚地巫祝常用的祭品焚烧后的气味,每年楚地的 “祭日大典” 上,巫祝都会焚烧松香与朱砂的混合物,祈求神灵庇佑。看来这老妇人不仅是项氏家眷,还可能兼任族中巫祝,负责祭祀与祈福。“将军若要杀他,便先杀我。” 老妇人的声音颤抖,却死死护着婴儿,手臂上的青筋都绷了起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