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地遗民们被他煽动,情绪激动,纷纷呐喊着冲向秦军船队。箭雨落下,不少人倒在血泊中,但其余的人依旧悍不畏死,继续冲锋。
王翦眉头紧锁,他知道,这些楚地遗民都是被屈伯庸的巫蛊之术和流言蛊惑,若强行镇压,只会激化矛盾。他举起手中的楚怀王玉玺,高声道:“楚地的百姓听着!这玉玺确实是楚怀王之物,但所谓神龙,不过是屈伯庸用巫蛊之术操控的巨蛇!他利用你们的思乡之情,煽动叛乱,只为一己私欲,让你们白白送命!”
他将玉玺高高举起,让所有人都能看清印面上的 “受命于天” 和缺角的纽部:“当年楚怀王昏庸无能,被秦所擒,客死他乡,早已失去了天命。如今天下一统,大秦善待归降之民,轻徭薄赋,你们为何还要追随逆贼,自取灭亡?”
楚地遗民们望着王翦手中的玉玺,又看了看湖面平静的水波,脸上的激动渐渐褪去,露出了犹豫的神色。屈伯庸见状,急声道:“乡亲们,不要听他胡说!秦人狡诈,想要骗走玉玺,断我楚地龙脉!随我杀上去,夺回玉玺!”
他说着,举起桃木杖,口中念念有词,想要再次施展巫蛊之术。王翦眼中寒光一闪,对身旁的弓箭手道:“射杀屈伯庸!”
弓箭手早已锁定目标,闻言立刻拉满弓弦,羽箭如流星般射向屈伯庸。屈伯庸猝不及防,羽箭正中眉心,倒在血泊中。
看到首领被杀,楚地遗民们彻底失去了斗志,纷纷放下兵器,跪倒在地。王翦下令船队靠岸,安抚归降的遗民,同时派人打捞巨蛇的尸体,清查屈伯庸的巢穴。
【四: 暗流涌动】
夕阳西下,洞庭湖面恢复了往日的平静。秦军船队泊在湖心洲岸边,炊烟袅袅,归降的楚地遗民们在部落巫祝的带领下,收拾着伤亡者的尸体,脸上满是疲惫和茫然。
王翦坐在 “镇楚号” 的船舱中,手中捧着那方楚怀王玉玺,陷入了沉思。玉玺的玉质温润,触手生凉,印面上的 “受命于天” 四个字,仿佛带着古老的力量。而那缺角的纽部,与传国玉玺的缺角严丝合缝,这绝非巧合。
“父亲,屈伯庸的巢穴已经清查完毕。” 王贲走进船舱,手中拿着一卷竹简,“在他的巢穴中,发现了大量巫蛊之术的典籍,还有一些与六国余党往来的密信。看来,他并非单独作乱,而是与其他六国遗民相互勾结。”
王翦接过竹简,打开一看,上面果然记载着屈伯庸与齐、燕、赵等国余党的通信内容。信中提到,他们计划利用楚地的巫蛊之术,煽动各地叛乱,趁大秦根基未稳,复辟六国。而楚怀王的玉玺和巨蛇,便是他们计划的第一步。
“这些六国余党,真是贼心不死。” 王翦冷哼一声,将竹简扔在桌上,“不过,他们也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这方楚怀王玉玺,还有它与传国玉玺的联系,或许能解开一个千古之谜。”
“父亲的意思是?” 王贲疑惑道。
“和氏璧当年是天下至宝,楚威王时期,和氏璧被发现,后来辗转落入赵国手中。” 王翦缓缓道,“嬴政统一六国后,用和氏璧打造了传国玉玺。但我一直怀疑,和氏璧如此巨大,仅仅打造一方传国玉玺,未免太过浪费。如今看来,当年的和氏璧,很可能被一分为二,一方制成了传国玉玺,另一方则被楚怀王制成了他的随身玉玺。”
他指着楚怀王玉玺的缺角:“这缺角,与传国玉玺的缺角吻合,说明两方玉玺本是一体。只是不知为何,会被分开,分别落入秦、楚两国国君手中。”
王贲恍然大悟:“如此说来,这两方玉玺合在一起,或许才是完整的和氏璧所制?”
“极有可能。” 王翦点头,“而且,这方楚怀王玉玺的纽部缺角,恐怕也不是巧合。当年赵王迁的母亲砸击嬴政未遂,传国玉玺被凿去一角,而这方楚怀王玉玺的缺角,或许是有人故意为之,想要让两方玉玺无法合二为一。”
“会是谁呢?” 王贲问道。
王翦眼中闪过一丝深思:“或许是当年的楚国贵族,或许是其他诸侯国的人。他们不想看到和氏璧所制的玉玺落入单一国家手中,想要以此来制衡各国。只是没想到,最终天下还是归于大秦。”
他将楚怀王玉玺收好,沉声道:“这方玉玺事关重大,不能落入他人之手。你立刻派人将玉玺送往咸阳,交给陛下,并附上我的奏折,说明此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六国余党勾结叛乱的情况。”
“是,父亲。” 王贲躬身领命。
就在这时,一名亲兵匆匆走进船舱,手中拿着一块从屈伯庸巢穴中搜出的玉佩:“将军,这是在屈伯庸的密室中发现的,玉佩上刻着一个‘吕’字。”
王翦接过玉佩,只见玉佩是白玉所制,上面刻着一个古朴的 “吕” 字,纹路与秦宫的玉佩制式有些相似。“吕?” 他心中一动,“难道此事与吕氏一族有关?”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大秦风骨:王翦传请大家收藏:(m.20xs.org)大秦风骨:王翦传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