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振仪扫描笔记时,突然投射出未来的画面:2023年的科学家根据伏特的参数,制造出一种效率达98%的新型电池,解决了电动汽车的续航难题。
而笔记最后一页的草图,竟是锂离子电池的核心结构——一个跨越两个世纪的科学接力,在此刻完成了闭环。
电流永恒
回到现代的实验室,青林的共振仪还在运行。屏幕上,1800年的伏特正透过时空向他微笑,手中的伏打电堆发出的蓝光与实验室里的锂离子电池相互呼应。当他将一块现代电池放在共振仪旁时,设备突然显示出惊人的结果:两者的核心频率完全一致,就像跨越两百年的心跳保持着相同的节奏。
全息影像里,伏特的身影与无数后世科学家重叠:伽伐尼、戴维、法拉第、麦克斯韦、爱迪生、特斯拉……他们的研究就像伏打电堆里的金属圆片,彼此连接,共同构建了现代电学的大厦。
而这座大厦的基石,正是那个由锌片、铜片和盐水布片组成的简单装置。
青林打开电脑,调出一份关于新型量子电池的研究报告。
这种利用量子隧穿效应的装置,能在瞬间完成充电,其核心原理与伏特发现的金属接触起电现象一脉相承。
他突然明白,科学的进步不是推翻过去,而是像伏打电堆串联金属片一样,将每个时代的发现连接起来,产生更强大的“认知电流”。
窗外的阳光透过玻璃,照在实验室的电池样品上。青林仿佛看到伏特当年在帕维亚大学看到的淡蓝色火花,那火花穿越两百年的时光,在现代科技的殿堂里依然明亮。
它不仅点亮了灯泡,照亮了黑夜,更照亮了人类探索自然的道路——从微观的电子流动到宏观的宇宙能量,从简单的伏打电堆到复杂的量子电池,人类始终在寻找更高效的能量传递方式,而这一切的起点,就在那个1799年的秋天,在康科迪亚湖畔的实验室里,在两种金属接触产生的第一缕火花中。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