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天仪。"张衡的声音带着自豪,"可测日月行度,验四时更替。"他指向铜球内部,青林这才发现里面藏着一组复杂的水力驱动装置,水流通过虹吸原理推动齿轮转动,其计时精度竟达到了日均误差不超过两分钟。
"以水为动力?"青林的扫描仪显示,浑天仪的齿轮传动比为365:1,完美对应地球公转周期。这意味着早在1800年前,张衡就已掌握了将天文周期转化为机械运动的技术。
张衡却摇了摇头,从袖中取出一片甲骨:"更早的时候,先祖观星象而知农时。但天之行,不止于农。"他将甲骨放在浑天仪的底座上,青林惊讶地发现,甲骨上的刻痕竟与仪器的齿轮咬合痕迹完全吻合,"老夫夜观天象,见紫微星旁有客星犯主,其轨迹...不似常规。"
青林的心脏猛地一跳。紫微星即北极星,而"客星"在古代天文学中通常指新星或彗星。他迅速调出星尘锚记录的宇宙射线数据,发现在三天前的跃迁过程中,确实有一股异常的高能粒子流掠过太阳系,其轨迹与张衡描述的"客星"完全一致。
"先生可知此客星来自何方?"青林的声音有些颤抖。
张衡凝视着夜空,良久才道:"天地之外,尚有天地。"他突然转向青林,眼神锐利如刀,"公子的口音,衣着,腰间之物,皆非此世所有。那客星出现之日,正是公子现身之时,巧合乎?"
青林沉默片刻,决定坦诚相告:"晚辈来自一千八百年后,因器物故障,误入此间。"他启动星尘锚,展示出太阳系的全息模型,"所谓客星,实为宇宙射线爆发,晚辈的...器物正是因此偏离航道。"
张衡盯着模型中旋转的行星,突然抚掌大笑:"果然!果然!"他指着地球模型,"老夫推演浑天说,谓天地如鸡子,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今日方知,天外有天!"
接下来,青林成了张衡最特殊的学徒。他不再试图隐藏自己的技术,而是将全息投影、数据分析与张衡的观测记录结合。当张衡用圭表测量日影长度时,青林会同步调出太阳高度角的实时计算;当老者在竹简上绘制星图时,他会用激光在石台上刻下精确到秒的坐标。
"此处误差三寸。"张衡指着青林绘制的黄道圈,"实测时,夏至日的太阳行度会偏南少许。"青林调出数据库对比,果然发现现代天文数据存在微小偏差——那是地球自转轴进动造成的长期误差,张衡竟凭借肉眼观测捕捉到了这细微的变化。
他们的合作在某个深夜达到了顶峰。当时地动仪突然发出急促的声响,东南方向的龙首吐出铜珠,蟾蜍衔珠的脆响惊醒了整个太史令府。张衡立刻登上观星台,青林则启动了星尘锚的地质扫描功能。
"是庐江郡。"张衡看着浑天仪上的指针,"震中在巢湖以西。"青林的扫描结果显示,震级约为6.2级,震中位置与张衡的判断误差不超过50公里。
"地动仪的龙首为何能精准指向震源?"青林终于忍不住问出了这个困扰已久的问题。
张衡带着他来到地动仪内部,揭开底座的铜板。里面并非后世推测的悬垂摆,而是一个由水银构成的环形液槽,液槽下方连接着八根铜管,管内的铜珠可沿弧形轨道滚动。"水银善流,"老者解释道,"地动则液动,珠随液行,触机则龙首发。"
青林的扫描仪显示,水银的密度分布经过了精密调配,其共振频率与地壳的主要震动频率形成耦合。当远处发生地震时,地震波通过大地传导至液槽,引发水银共振,铜珠在离心力作用下滚向震源方向——这原理竟与现代地震仪的惯性摆系统异曲同工。
"但为何能区分远近?"
张衡从怀中取出一片薄如蝉翼的金箔,贴在铜管内壁:"金性柔,震远则波缓,金箔形变微,珠行缓;震近则波急,金箔形变剧,珠行速。"他用手指轻弹金箔,发出清越的响声,"老夫通过铜珠滚动的时间差,可推知震中远近。"
青林的星尘锚突然发出低鸣。能量储备界面显示,地动仪运转时产生的共振场,正缓慢地为设备充能——从12%涨到了15%。他意识到,这种基于大地脉动的能量,或许正是修复时空坐标的关键。
然而,平静的日子并未持续太久。初夏的一个清晨,一群羽林军突然包围了太史令府,领头的宦官手持圣旨,厉声宣读:"张衡私制妖物,惑乱人心,即刻押入天牢!"
青林这才想起历史记载——张衡因弹劾宦官集团,最终被罢官流放。他看着羽林军粗暴地拆卸地动仪,龙首被摔在地上,铜珠滚落尘埃,突然启动了光学隐形。
"住手!"他出现在宦官身后,激光匕首抵住对方的咽喉。作战服瞬间切换成战斗模式,合金装甲覆盖全身,头盔的全息屏上显示出羽林军的兵力分布。
"妖术!"宦官惊恐尖叫。张衡却大喊:"青林不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