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箱的“咔哒”声与观测站的传感器绿光形成奇妙的共振,青林站在暮色里,看着自己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像根连接天地的轴线。他突然意识到,刚才误记了年份——笔记本上的邮戳应该是2034年,但此刻指尖划过箱壁的金属纹路,那些交错的线条竟在暮色中重组,形成“2044”的字样,像时间在悄悄修正误差。
“第18代观测者,收到来自2044年的回函。”
手机在口袋里震动,屏幕自动亮起,显示着封未读邮件。发件人栏是串乱码,但附件预览图里的实验室场景让青林呼吸一滞:那是十年后的观测站,设备更新换代,却在窗台摆着枚熟悉的黄铜放大镜,镜片反射的光斑里,三叶草的叶片长成了火箭的形状。
他点开邮件,正文只有一行动态文字,随着阅读逐渐显形:“时间的邮戳从不会错,错的是我们对时间的刻度。2044年,‘雀鸟过滤器’已进化出星际适配性,等待你的种子抵达。”文字下方附着段视频,显示2044年的科学家正将麻雀喙部的透明膜基因植入太空植物,叶片在模拟火星大气中展开,边缘的滤膜闪烁着与地球三叶草相同的银光。
观测站的警报突然转为低频嗡鸣。青林冲到控制台,发现全球节点的数据传输出现异常波动——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金属标本开始释放强磁场,剑桥大学的三叶草基因库发出脉冲信号,纽约的麻雀栖息地传感器记录到超常规的声波频率,所有异常都指向同一个时间点:2044年6月20日,距此刻正好十年。
“是未来在召唤过去。”陈教授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手里捧着个密封的玻璃罐,里面漂浮着片半透明的叶片,“这是今天从培养箱里发现的,三叶草与麻雀羽毛的杂交体,在紫外线下会显示未来的星图。”玻璃罐转向光源时,叶片上果然浮现出太阳系的轨道,地球与火星之间画着条虚线,标注着“种子航线”。
青林突然想起恒温箱里的“时间果实”。他打开箱子,发现果实表面的银色纹路正沿着虚线流动,像在模拟种子穿越星际的轨迹。果实顶端的嫩芽微微颤动,接触到空气的瞬间,吐出极细的花粉,在暮色中凝结成串数字:34.0522°N,118.2437°W——这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坐标,人类火星探测计划的核心机构。
“他们需要我们的种子。”青林的手指在控制台上飞舞,将三叶草的基因序列与JPL的公开数据库比对,发现两者的某个片段存在惊人的互补性,“就像拼图,我们手里的这块,恰好能补上未来的缺口。”
夜幕降临时,全球节点的异常波动突然同步。观测站的大屏幕上,各节点的数据汇成幅动态星图,地球被绿色的网络包裹,每条网线的末端都有粒闪烁的种子,其中三粒正沿着地球与火星的虚线缓慢移动。陈教授指着最亮的那粒:“看,那是你的种子,带着2034年的时间邮戳。”
青林将“时间果实”放入特制的发射舱。舱体是用三叶草纤维与金属碎片混合3D打印而成,表面的隔热层复刻了麻雀喙部的透明膜结构。他在舱内放置了两份样本:一份是经过基因编辑的三叶草种子,另一份是校园麻雀的羽毛标本,羽毛的羽轴里嵌着枚微型存储器,拷贝了所有观测数据。
“就像给火星寄了封生物明信片。”老周举着相机拍摄发射前的最后画面,镜头里,发射舱在探照灯下泛着银光,像颗被放大的三叶草种子,“真没想到,我这辈子能看着草籽上太空。”
发射指令下达的瞬间,青林胸前的放大镜突然射出束光,与发射舱的导航系统对接。他感觉意识再次沉入光流,这次的画面更加清晰:2044年的火星基地里,穿着宇航服的科学家正将他发射的种子播撒在红色土壤中,三叶草破土而出的瞬间,叶片上的银斑组成了完整的地球影像,麻雀的透明膜基因让植物在稀薄大气中依然能高效过滤有害辐射。
“这才是达尔文的终极构想。”光流中,达尔文的幻影与2044年的观测者并肩而立,他们的手同时指向青林,“进化不该困于地球,生命的网络要织向宇宙。你看那些种子,它们带着的不只是基因,是整个地球的进化记忆。”
发射舱冲破大气层的刹那,观测站的传感器集体爆发出绿光。青林看着屏幕上的轨迹数据,发现种子的飞行路径与三叶草叶片的脉络完全吻合,而舱体释放的信号频率,正是校园麻雀最常使用的鸣叫声。
“它在向宇宙介绍自己。”陈教授的眼眶有些湿润,“告诉所有可能存在的生命,地球的进化故事。”
三天后,JPL传来消息,他们接收到了发射舱的信号,确认种子状态良好,预计十年后抵达火星。随消息附上的,还有张2044年火星基地的设计图,核心生态区的穹顶画着巨大的三叶草图案,旁边标注着“第18代观测者播种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