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走远了,青林问:“范先生,您还帮竞争对手出主意啊?”
“啥竞争对手,”范蠡笑了,“这集市就像个池塘,光你一家鱼多没用,得大家都有鱼,池塘才活泛。他生意好了,手里有钱,不也得买我的粮食、麻布?”
他指着集市上熙熙攘攘的人:“你看这街上,有卖的就有买的,你帮他多赚点,他才能多买你的。做买卖不是把别人兜里的钱抢过来,是让大家兜里的钱都多起来,这才叫本事。”
青林似懂非懂,但觉得这话听着敞亮。
第二天一早,范蠡带着青林去乡下收东西。马车走在土路上,颠得人骨头疼。
“范先生,咱这是收啥啊?”青林抓着车帮问。
“收茧子,”范蠡指着路边的桑树,“这时候蚕刚结茧,老百姓急着用钱,卖得便宜。等过俩月,丝坊开工了,茧子就贵了,咱再卖出去。”
到了村里,果然见好多人家门口晒着茧子。范蠡挨家挨户看,不挑大的,专挑那些看着不起眼,但茧皮厚实的。
“为啥不挑大的?”青林纳闷。
“大的不一定好,”范蠡拿起个小茧子,捏了捏,“你看这,沉甸甸的,里面的丝肯定多。买东西不能光看外表,得看实在东西。”
有户人家的茧子有点潮,想低价卖给范蠡,范蠡摆摆手:“老哥,不是我不买,这潮茧子存不住,放久了会坏,到时候我卖不出去,你钱也白花了。我给你指个道,先放屋里阴干,过几天我再来收,还按现在的价。”
那户人家千恩万谢的。青林看着,觉得这做生意还得实在,不能坑人。
收完茧子往回赶,路过一片田地,见好些农民愁眉苦脸的。范蠡让车夫停下,过去问了问,原来是天旱,麦子快枯死了。
“范先生,这跟咱做生意没关系吧?”青林说。
“咋没关系?”范蠡蹲在地头,摸了摸干裂的土,“老百姓没收成,手里没钱,咱的东西卖给谁去?”
他想了想,对领头的老农说:“我回陶邑让人拉些水车来,再雇些人帮你们浇水,不要钱。”
老农们都愣了:“范老板,您图啥啊?”
“图你们秋天有好收成,”范蠡笑了,“到时候我来收你们的麦子,价钱公道,你们也能多赚点,这不就两厢情愿了?”
青林看着范蠡,突然明白他为啥能发财了。别人只盯着眼前的买卖,他却能看到根上——老百姓日子好了,生意才能长久。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在种一棵大树,把根扎深了,才能枝繁叶茂。
回到陶邑,范蠡果然让人拉来水车,还请了帮工。青林跟着忙活,累得满头大汗,但看着田地里的麦子慢慢缓过来,心里挺踏实。
晚上,范蠡在灯下算账,青林凑过去看,见账本上记着收了多少茧子、多少粮食,卖了多少盐、多少布,还有一笔笔“帮农户浇水”“赊给张三家药钱”的记录。
“这些赔钱的事儿,您也记啊?”青林问。
“咋不记?”范蠡指着那些记录,“这些看着是花了钱,但你记着,老百姓心里都有数。下次咱收东西,他们能给个实在价;咱卖东西,他们能多买两斤。这账啊,得往长了算。”
他放下笔,给青林倒了杯酒:“青林啊,我跟你说,做生意最怕啥?怕贪,怕急。见着利就想抢,恨不得一天赚够一辈子的钱,那是火上烤,看着旺,烧得也快。”
“那该咋做?”青林赶紧问,跟学生听老师讲课似的。
“得像水一样,”范蠡喝了口酒,慢悠悠地说,“水往低处流,不跟谁争,但啥坎儿都能过去。做生意也一样,别总想着占别人便宜,多想想咋帮别人,帮着帮着,路就宽了。”
他又说:“还有,别把鸡蛋都放一个篮子里。我一会儿收粮食,一会儿卖布,一会儿囤盐,就是怕万一哪天粮食跌了价,还有别的能撑着。手里的钱,也得分开用,有的用来周转,有的用来存着,有的用来做新买卖,这样就算遇着难处,也摔不疼。”
青林听得入了迷,感觉以前刷的那些“致富秘籍”都白看了。范蠡说的这些,没有啥花里胡哨的,全是实在理儿,就像他卖的盐,看着普通,却是过日子离不了的。
过了些日子,青林跟着范蠡去跟一个楚国的商人打交道。那商人想从范蠡这儿进一批麻布,价钱压得很低,还说要是不答应,就去别家买。
青林急了,想跟他争,范蠡却摆摆手,笑着说:“老哥,咱打开天窗说亮话,这麻布的本钱多少,你心里有数。我给你的价,已经比别家低两成了,再低,我就得赔本。做生意讲究个共赢,我赚点辛苦钱,你卖出去也有赚头,这才长久。”
他又拿出几匹细麻布:“你看这料子,比普通的密,做衣裳耐穿,你要是拿这个,我给你算便宜点,保准好卖。”
楚国商人拿起细麻布摸了摸,眼睛亮了,当场拍板:“行!就这细麻布,我全要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