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验证更大的数了。”哥德巴赫从抽屉里翻出一本厚厚的对数表,“我需要证明1000以内的偶数都符合这个规律,才能寄给欧拉。他是目前最有可能解开这个谜团的人。”
青林看着他埋头计算的身影,突然意识到时间正在流逝。书房的墙壁开始泛起水波般的涟漪,烛火的光芒变得不稳定,像信号不良的电视画面。他知道,时空的锚点正在松动,自己即将被拉回原来的维度。
“哥德巴赫先生。”青林的声音有些发飘,“这个猜想……终有一天会被证明的。”
哥德巴赫抬起头,镜片后的眼睛带着笑意:“是吗?或许要等到百年之后了。”他将那张写着核心猜想的纸折起来,递给青林,“既然是您帮我提炼出的表述,就留着做个纪念吧。”
青林接过纸的瞬间,整个书房突然碎成无数光斑。哥德巴赫的身影在光雨中渐渐透明,最后留在他耳边的,是一句模糊的德语:“质数是上帝的指纹……”
再次睁眼时,青林躺在实验室的紧急医疗床上,同事正用强光照射他的瞳孔。“你在对撞机失控时被强辐射波及,昏迷了整整四十分钟!”
他猛地坐起来,掌心空空如也,但那串数字的触感却异常清晰。他抓过旁边的演算纸,没有写事故报告,而是先写下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标准表述,然后在下面画了个复平面,将质数的分布与量子场论的费曼图重叠在一起。
三个月后,青林的论文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标题是《质数对称性与量子纠缠的同构性》。文中提出一个大胆的假设:哥德巴赫猜想的本质,是质数在偶数域上的量子化表现,而黎曼ζ函数的零点,对应着质数对的能量本征值。
这篇跨界论文在数学界和物理界都引起了轩然大波。质疑者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但也有科学家从中获得启发,开始用非交换几何重新审视数论问题。
颁奖典礼那天,青林特意穿了件18世纪风格的燕尾服。他站在台上,没有展示复杂的公式,只投影出那张哥德巴赫手稿的复刻件。
“多年前,一位数学家在烛光下凝视这些数字时,”青林的声音穿过会场,“他其实在触摸宇宙的源代码。
质数的配对不仅是数学游戏,更是构成现实的基本法则——就像两个量子比特的纠缠,生成了我们所见的万千世界。”
台下掌声雷动时,青林仿佛又看见那间普鲁士书房。
哥德巴赫坐在壁炉边,羽毛笔在纸上沙沙作响,烛火映着他的侧脸,与三百年后的聚光灯重叠在一起。
而那些跳跃的质数,就像穿越时空的信使,在两个时代之间,架起了一座由数字构成的桥梁。
散场后,青林在后台收到一个信封,里面是封来自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信,邀请他参与一个新的项目——用弦理论重新解读数论难题。信的末尾,画着一个小小的质数符号,像哥德巴赫留在时光里的微笑。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