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林望着她倒映在水中的眼眸,突然意识到自己可能闯入了一个超越时代的智慧结晶。这个看似古朴的村落,每一寸土地都凝结着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用八卦布局优化通风,用水圳网络调节水文,用植物群落净化水质,构成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这比他所在时代那些依赖人工智能调控的智慧城市,有着更朴素也更强大的生命力。
夜幕降临时,青林被诸葛晴带回了家。那是一座典型的“四水归堂”式院落,天井中央的石板缝里种着几株兰草,雨水顺着屋檐的水槽汇入天井中央的渗水井,发出叮咚的声响。
“我爷爷是村里的族长,他懂的比我多。”诸葛晴端来一碗热茶,茶碗是粗陶烧制的,碗底印着简化的八卦图,“他说我们村的布局藏着保家卫国的法子,以前太平军打过来的时候,村里人就靠着这些巷子跟他们周旋,硬是没让他们进村。”
正说着,门外传来拐杖点地的声音。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走进来,身着藏青色的长衫,腰间系着玉带,眼神锐利如鹰。他打量着青林,目光在他的战术背心和终端上停留片刻,却什么也没问。
“晴丫头说你对村里的布局感兴趣。”老者在太师椅上坐下,端起茶碗抿了一口,“知道为什么我们村叫八卦村吗?”
青林摇头。
“因为八卦不是死的阵图,是活的变化。”老者用拐杖在地上画出乾卦,“天、地、风、雷、水、火、山、泽,这八种自然力量相互作用,就像这卦象的变化,没有永恒的吉,也没有永恒的凶,关键在顺势而为。”
他指向窗外的夜空:“你看那些星星的位置,再看看村里的巷道,是不是有几分相似?”
青林走到院中,抬头望向星空。北斗七星的勺柄恰好指向村北的乾卦巷,而猎户座的腰带三星则与三条东西走向的巷道连成直线。他调出终端里的星图数据库比对——这正是公元1400年左右的星象分布,与村落建造的年代完全吻合。
“你们是按照星象来规划村落的?”他失声问道。
“是顺天应人。”老者缓步走出,“先祖说,建房如布星,要让村子躺在天地的脉门上。你看那钟池,正好在整个村落的中心点,也是附近三条山脉的龙脉交汇处,地气从那里生发,滋养整个村子。”
青林的终端突然发出微弱的震动。他低头一看,屏幕上显示出异常的磁场波动,而波动的中心点,正是钟池的位置。他想起“伏羲”量子处理器过载前的异常——强磁场环境下的空间扭曲。难道这个村落的布局,竟然能影响局部的时空场?
“今晚有月食。”老者望着天边的圆月,“六百年前,先祖就是在月食这天定下了村基。等月食到最盛的时候,你去钟池边看看,或许能明白些什么。”
月食开始于亥时。青林按照老者的嘱咐来到钟池边,诸葛晴也悄悄跟了过来。圆月被阴影一点点吞噬,夜色渐浓,巷道里的灯笼次第亮起,昏黄的光晕在水面上摇晃,如同散落的星子。
当月轮完全隐入地球的阴影,天空突然暗如墨染。就在这时,钟池的水面开始泛起奇异的蓝光,如同有无数萤火虫在水底苏醒。那些蓝光沿着水圳流动,在八条主巷中勾勒出明亮的光带,整个村落瞬间变成一幅立体的八卦星图。
“这是……”青林的终端突然自动开机,屏幕上跳动着复杂的数据流,那些蓝光的分布规律,竟然与量子计算机的逻辑门阵列完全一致。
“先祖说,这是村子在跟天地对话。”诸葛晴的声音带着敬畏,“每次月食都会这样,只是平时没人敢在这时候出来。”
青林突然明白了。这个村落根本不是简单的仿生建筑,而是一个以天地为算力、以自然为算法的巨型量子装置。钟池是核心处理器,巷道是传导量子态的线路,星象与地脉提供能量,构成了一个运行了六百年的天然计算机。而他的“伏羲”处理器,或许正是在模拟这种结构时引发了共振,将他送到了这里。
蓝光越来越盛,青林感到指尖传来熟悉的刺痛——那是量子纠缠态的特征。他看向诸葛晴,发现她发簪上的银饰也在发出微光,与水面的蓝光遥相呼应。
“晴丫头,你的发簪……”
“是祖上传下来的,说是用陨铁做的。”诸葛晴取下发簪,银质的连弩造型在蓝光中流转着金属的冷辉,“爷爷说,这东西能镇住村里的气场。”
青林接过发簪,终端立刻发出尖锐的警报。发簪的金属成分显示为高纯度的铱铂金,其中蕴含的量子自旋状态异常稳定——这是制造量子存储器的理想材料。
就在这时,蓝光突然收缩,所有的光芒都汇聚到钟池中央,形成一个旋转的光球。青林感到一股强大的引力从光球中传来,战术背心里的“伏羲”处理器残骸开始发烫,与光球产生了共振。
“这是空间节点!”他猛地意识到,这个村落不仅是量子计算机,更是一个天然的时空锚点。六百年的天地能量滋养,让这里形成了稳定的时空通道。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