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猛地缩回手,心脏狂跳。这不是普通的艺术创作,这块石头正在吸收时空能量,而米开朗基罗的凿击,更像是在引导能量的流动,将其塑造成某种稳定的形态。
接下来的几天,青林成了石工坊里的幽灵。他看着米开朗基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看着《大卫》的轮廓一天天清晰起来。肌肉的纹理开始显现,手指的关节微微弯曲,仿佛下一秒就会动起来。
有一次,米开朗基罗在雕琢手部时遇到了瓶颈。他盯着那块石料看了整整一天,锤头悬在半空,迟迟没有落下。汗水浸透了他的皮肤,将石粉冲刷成一道道深色的痕迹。
“它在抵抗。”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疲惫,“这只手不想被束缚。”
青林看着那只尚未完成的手,终端显示那里的时空能量正处于剧烈的波动状态。他忽然想起数据库里的记载:《大卫》的右手比左手略大,这在当时被认为是比例失误,却意外地增强了作品的动态感。
“也许……”青林犹豫着开口,“它不需要完全对称。”
米开朗基罗猛地转头看他,眼神锐利如刀:“你懂什么?”
“我不懂雕塑。”青林直视着他的眼睛,“但我见过很多……形态。有时候打破平衡,反而更稳定。”他想起星舰的引力控制系统,那些看似不对称的反重力引擎,其实遵循着更复杂的平衡法则。
米开朗基罗沉默了。他重新看向石料,目光在左右手的位置来回移动。过了很久,他突然扬起锤头,重重砸了下去。这一次,凿子落下的位置明显偏离了对称线。
石屑飞溅,露出的手掌线条果然比之前更具张力,仿佛正握着无形的东西。米开朗基罗盯着那只手,突然爆发出一声粗野的笑:“你说得对!它要的不是完美,是力量!”
那天晚上,青林的终端接收到一段微弱的星际信号。他解码后发现是救援队的坐标,但看到石工坊角落里熟睡的米开朗基罗,和月光下静静伫立的《大卫》雏形,他鬼使神差地关掉了通讯。
他想看到完成的那一刻。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卫》的形态越来越清晰。青林能感觉到石工坊里的时空能量在不断增强,有时甚至能看到空气里泛起的涟漪,像水面被投入石子。米开朗基罗变得越来越沉默,眼神却越来越亮,仿佛有星光坠入其中。
有一次,青林在打扫石屑时,发现了一块被凿掉的碎片。碎片很小,只有指甲盖大小,却散发着微弱的热量。他用终端扫描,发现碎片内部的原子排列呈现出一种极其规则的晶体结构,这种结构在自然界中不可能存在,更像是……某种高科技合成材料。
“这石头是从哪里来的?”他找到米开朗基罗问。
“卡拉拉。”米开朗基罗正在打磨大卫的头发,工具在石料上滑动,发出沙沙的轻响,“那里的山肚里藏着最好的大理石,像凝固的月光。”
卡拉拉。青林的记忆库里闪过这个名字。那是意大利着名的采石场,出产优质大理石。但那些石头为什么会蕴含时空能量?为什么只有这块被米开朗基罗选中的石头如此特殊?
他决定去卡拉拉看看。
第二天一早,青林告别了米开朗基罗。艺术家正沉迷于雕琢大卫的眼睛,只是挥了挥手,连头都没抬。
卡拉拉的采石场比青林想象中更壮观。巨大的山体被挖开,露出白色的岩层,阳光照射下,像覆盖着一层冰雪。工人们用简陋的工具开采石块,吆喝声在山谷里回荡。
青林在采石场转了一整天,终端始终没有反应。直到黄昏时分,他走到一处偏僻的矿坑,才感觉到一阵微弱的能量波动。矿坑深处有一块尚未开采的巨石,表面覆盖着青苔,看起来和其他石头没什么不同。
但终端却在疯狂报警。
他靠近巨石,发现表面有一个奇怪的凹陷,形状像是某种印记。当他伸出手覆盖在凹陷上时,凹陷突然发出柔和的蓝光,一段复杂的符号在表面闪现,又迅速消失。
青林的瞳孔骤然收缩。那些符号不是地球文字,而是星际通用的坐标编码。
这块石头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一块来自外太空的陨石,或者说,是某种探测器的残骸。它在坠落时蕴含的时空能量改变了周围的大理石,而米开朗基罗选中的那块,恰好是能量最集中的一块。
艺术家的直觉,其实是对时空能量的本能感知。他不是在创造艺术,而是在修复一件来自星际的“装置”。
青林立刻赶回佛罗伦萨。当他冲进石工坊时,看到了令他永生难忘的一幕。
米开朗基罗正站在大卫的脚下,手里拿着最后一把细凿。整个雕塑已经完成,夕阳的金辉透过天窗洒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大卫的眼睛仿佛有了神采,正俯瞰着这个世界。石工坊里的时空能量浓郁得像实质,空气都在微微扭曲。
米开朗基罗举起凿子,轻轻敲在大卫的基座上。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