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只是淡淡一笑:“某为官一方,若是连百姓的温饱都顾不上,还算什么父母官?这些米粮,比起百姓们付出的辛劳,又算得了什么?”他望着远处忙碌的人群,声音里带着一丝感慨,“你看这些民夫,他们中有的是盐民,有的是农民,还有的是流民,却为了修堤,放下自家的活计,日夜劳作。某若是不能为他们谋个好前程,岂不是辜负了他们的信任?”
青林沉默了。他上次穿越时,只看到范仲淹在书院里教书育人,写下“不为物喜,不为己悲”的句子,以为他只是个心怀天下的文人。可如今亲眼所见,才明白这位“文正公”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文采和思想,更在于他能将理想付诸实践,用一双双手、一把把土,为百姓筑起一道坚实的屏障。
这天夜里,青林躺在临时搭建的草棚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拿出微型记录仪,看着里面记录下的画面:范仲淹在工地上挥汗如雨的身影,民夫们夯土时喊出的号子,孩子们在新修的河道边嬉戏的笑脸……这些画面,比任何史料都更鲜活,更能让人感受到一个伟大政治家的担当。
忽然,外面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青林连忙起身,走出草棚,只见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呼啸,远处的海面上掀起了滔天巨浪,看样子是要下暴雨了。
“不好!海堤还没修好,若是被暴雨冲垮,之前的努力就全白费了!”范仲淹的声音从远处传来,带着一丝焦急。他已经披上了蓑衣,手里拿着火把,正指挥着民夫们往堤上搬运沙袋。
青林立刻冲了过去,和大家一起扛沙袋。雨水像鞭子一样抽在身上,冰冷刺骨,脚下的泥地越来越滑,好几次都差点摔倒。范仲淹走在最前面,他的官袍已经湿透,紧紧贴在身上,却依旧脚步稳健,一边走一边喊:“大家再加把劲!守住海堤,就是守住咱们的家!”
就在这时,一阵巨浪拍了过来,将堤边的几个民夫卷倒在地。范仲淹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一个民夫的衣领,将他拉了回来,自己却因为重心不稳,差点掉进海里。青林连忙冲过去,扶住范仲淹,大声说:“先生,您快退后!这里交给我们!”
范仲淹却摇了摇头,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坚定地说:“不行!我是监官,必须和大家在一起!”他转过身,继续指挥大家加固堤岸,声音虽然沙哑,却依旧充满力量。
不知过了多久,雨渐渐小了,海浪也平息了下来。当第一缕晨光透过云层照在海堤上时,大家终于松了一口气。新修的海堤虽然有些地方被冲坏了,但整体完好无损,牢牢地挡住了海水。民夫们欢呼雀跃,有的甚至激动得哭了起来。范仲淹站在堤边,望着眼前的景象,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眼角却悄悄湿润了。
青林看着范仲淹的背影,忽然觉得眼眶发热。他想起现代社会里,那些为了国家和人民默默奉献的人,他们不也和范仲淹一样,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大家筑起一道又一道“海堤”吗?
几天后,转运使张纶亲自来到西溪视察。当他看到新修的海堤和疏浚后的河道时,不禁对范仲淹赞不绝口:“希文(范仲淹字),你真是为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这海堤不仅能挡海水,还能灌溉良田,往后四州百姓再也不用怕海患了!”
范仲淹却谦虚地说:“这都是百姓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某只是做了分内之事。”他顿了顿,又说,“某还想在此基础上,设立水利管理机构,定期修缮海堤和河道,确保长久无患。另外,堤内的滩涂可以开垦成良田,分给无地的百姓耕种,这样既能增加粮食产量,又能安抚流民。”
张纶闻言,连连点头:“好!好主意!我这就上书朝廷,为你请功!”
青林站在一旁,看着范仲淹侃侃而谈,心中充满了敬佩。他知道,范仲淹的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当下的海患问题,更开创了一套长久的水利管理模式,为后世树立了典范。而这一切,都源于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信念。
这天晚上,青林的微型记录仪突然发出了一阵轻微的震动——这是时空跃迁装置恢复信号的提示。他知道,自己该回去了。
他来到范仲淹的住处,发现范仲淹还在灯下批阅公文。昏黄的灯光照在他的脸上,显得格外柔和。青林犹豫了一下,还是走了进去。
“郎君深夜前来,可是有要事?”范仲淹放下笔,抬头看着他。
青林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先生,晚辈明日就要离开了。此次能跟随先生左右,亲眼见证海堤的修建,晚辈受益匪浅。”他顿了顿,又说,“先生的功绩,定会被后人铭记。”
范仲淹闻言,微微一怔,随即笑着说:“郎君言重了。某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至于是否被后人铭记,并不重要。只要百姓能安居乐业,某就心满意足了。”他站起身,从书架上取下一本书,递给青林,“这是某近日整理的水利笔记,郎君若感兴趣,便拿去做个纪念吧。”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未来星空记请大家收藏:(m.20xs.org)未来星空记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