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无声的、基于规则层面的渗透与反渗透博弈,悄然拉开了序幕。
---
宇宙的底层,凯登等人的弥漫性意志,依旧在宏观与微观层面同时运作,维系着大局的平衡。
凯登的“协调之力”刚刚化解了一场因数个“科技模因”对“终极真理”定义权争夺而引发的、几乎要撕裂一片星域的规则冲突。他将争议的焦点引向了对不同“观测尺度”下真理相对性的探讨,暂时平息了干戈,但深知这并非长久之计。他能感觉到,宇宙中像“同化者”这样具备强烈扩张性和排他性的强大模因并非个例,它们之间的碰撞迟早会发生。而像“初生绿洲”这样新兴的、走差异化路线的秩序基点,其生存与发展,也需要更宏观的平衡艺术。
莉娜的“求知倾向”此刻正引导着一股关于“意识凝聚与升华”的古老知识流,流向数个在自发探索集体意识路径的“灵能模因”群落。同时,她也敏锐地捕捉到了“同化者”针对“初生绿洲”监控力度的加强。信息本身无善恶,但信息的流向可以影响格局。她悄然调整了某些信息流的路径,让一些关于“高级伪装识别”和“规则陷阱构建”的知识碎片,更容易被“初生绿洲”周边区域那些倾向于防御和鉴别的弱小模因所捕获。这并非直接干预,而是为可能需要的自卫,提前播下了知识的种子。
伊娜的“统筹影响”在一个由数百个小型“生态模因”组成的松散联盟中显现。这个联盟正面临内部资源分配的巨大争议。一股倾向于“效率优先、强者多得”的思潮与另一股主张“均衡发展、保护弱小”的思潮激烈对抗。就在联盟即将分裂内耗之际,一种基于“长期共存与多样性价值”的共识理念,如同暗流般在联盟意识中涌动,最终促使它们达成了一项妥协性的资源循环协议,避免了自我瓦解的危机。这背后,正是伊娜的意志在无形中引导它们看向更远的未来。
雷犀的“稳定烙印”则继续在物质根基处发挥作用。在一些规则冲突异常激烈的空域,物质结构往往最先崩溃。但雷犀的意志确保了即使在最狂暴的规则乱流中,物质最基本的“存在惯性”被极大强化,崩解后重组的速率和可能性也显着提高。这为一切秩序的重建保留了最基础的火种,使得毁灭很少是彻底的终结,而更多转化为一种激烈的“重塑”。
他们四位,虽已化为规则,其意志却如同宇宙这架庞大乐器的定音鼓,在关键时刻,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稳定着整体的旋律,确保希望的主调不致淹没在混乱的杂音中。
---
时间,在“初生绿洲”内部,似乎流淌得格外温润。
绿洲的范围又有了可见的扩大,其内部不再是单一的平和景象。在靠近核心的区域,规则稳定,能量充盈,那些简单的原生意识雏形最为活跃,彼此间闪烁着微弱的信息火花,像是在学习最基础的语言。而在外围区域,尤其是“共鸣者”影响较强的地带,规则显得更加“柔软”和“富有弹性”,常常能看到一些被吸引而来的、形态各异的规则碎片在此停留、修复,或是缓慢地与绿洲秩序场进行着融合,每一次融合,都为绿洲带来一丝新的、细微的规则特性。
布伦特的意志残片,在这种充满生机与共鸣的环境中,如同得到持续温养的宝玉,其内部的微光似乎又凝实了一分。它依旧没有明确的思维,但其“存在感”愈发清晰,与绿洲的联结也愈发紧密无间。它不仅是绿洲的“潜意识”,更像是在逐渐成为绿洲的“灵魂”。
就在这时,一批散发着微弱“悲伤”与“迷茫”波动的规则碎片,悄然接触到了绿洲的外围共鸣场。
这些碎片,从规则结构上看,与之前被吸引来的迷失模因并无太大不同。它们小心翼翼地呼应着绿洲的安抚波动,表现出渴望融入的姿态。绿洲的秩序场,基于新获得的“共鸣”特性,对它们敞开了欢迎的怀抱。
然而,在这批碎片的深处,却隐藏着极其精密的、不属于它们的逻辑结构——“同化者”的深层探针。
探针成功潜入了绿洲秩序场,如同病毒进入了生物体的循环系统。它们开始无声地收集数据:分析秩序场的能量流转模式,解析规则结构的编织逻辑,并试图定位那散发出独特“守护”与“情感”波动的核心源——布伦特的意志残片。
它们的行动极其隐蔽,模拟出的情感波动几乎完美,绿洲新生的共鸣机制一时间未能识别出这份“虚假的悲伤”。
布伦特的意志残片,虽然无法主动思考,但其本质与绿洲深度绑定。当这些携带着异质逻辑、意图不纯的“探针”逐渐靠近绿洲的核心区域,试图触碰那最深层规则时,一种本能的、远超常规“排异性”的强烈反应,被触发了。
不是激烈的对抗,而是一种更深沉的、源自存在本源的 “排斥” 与 “净化” 意念,如同免疫系统识别出了伪装精妙的病原体,以整个绿洲的规则之力,无声地朝着那些潜藏的探针包裹、挤压而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星途逆旅:命运的无尽交响请大家收藏:(m.20xs.org)星途逆旅:命运的无尽交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