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君臣之间的礼制一旦被破坏,天下就只能靠实力和智谋来争高下了。这就导致那些圣贤的后代做诸侯的,国家都灭亡了,百姓也死伤无数,这难道不让人痛心吗?
当初,智宣子想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果说:“不如立智宵。智瑶有五个方面比别人强,但有一个致命弱点。他长得英俊潇洒,射箭驾车本领高强,多才多艺,能言善辩,坚毅果敢,但却非常不仁厚。他凭借这五个优点欺负别人,又没有仁爱之心,谁能受得了他?如果立智瑶为继承人,智氏家族一定会灭亡。”智宣子不听。智果就到太史那里,把自己的家族从智氏中分离出来,改姓辅。赵简子有两个儿子,老大叫伯鲁,老二叫无恤。赵简子想立继承人,拿不定主意。就把训诫的话写在两块竹简上,交给两个儿子,说:“好好记住。”三年后,赵简子问他们,伯鲁说不出竹简上的话,找竹简,已经丢了。问无恤,他背得滚瓜烂熟,而且马上从袖子里拿出竹简。于是,赵简子认为无恤贤能,立他为继承人。赵简子派尹铎去治理晋阳。尹铎请示说:“我是要像抽丝剥茧一样搜刮百姓,还是要把晋阳建成坚固的堡垒?”赵简子说:“建成堡垒!”于是尹铎减少了百姓的赋税。赵简子对无恤说:“如果晋国有难,不要觉得尹铎地位低,不要觉得晋阳太远,一定要去那里。”智宣子死后,智襄子掌权,他和韩康子、魏桓子在蓝台喝酒。智伯在宴会上戏弄韩康子,还侮辱韩康子的家臣段规。智国听说后,劝智伯说:“您不防备灾祸,灾祸一定会来!”智伯说:“只有我给别人带来灾祸的份,谁敢给我惹麻烦?”智国说:“不是这样的。《夏书》说:‘一个人多次犯错,怨恨不一定在明处显现,要在它还没显露时就做好防备。’君子能注意小事,所以才不会有大祸。您一次宴会就羞辱人家国君和大臣,还不防备,说别人不敢惹事,这恐怕不行吧!虱子、蚂蚁、蜜蜂、蝎子都能伤人,何况是国君和大臣呢!”智伯根本不听。
智伯向韩康子索要土地,韩康子不想给。家臣段规劝说道:“智伯这人贪财又固执,不给他土地,肯定会发兵攻打我们。不如先给他,他尝到甜头,就会再向别人伸手。要是有人不给,他必然出兵讨伐。这样我们不仅能躲过灾祸,还能坐观局势变化。”韩康子觉得有理,便派使者送上一座万户规模的城邑,智伯很高兴。
尝到甜头后,智伯又向魏桓子要地。魏桓子也不想给,家臣任章问他:“为什么不答应?”魏桓子说:“平白无故来要地,当然不能给!”任章劝道:“正是因为他无故索地,其他大夫都会害怕。我们给他土地,智伯肯定会骄傲自大。他一骄傲就会轻敌,而我们和其他受威胁的人就会团结起来。用团结的军队对付轻敌的人,智氏离灭亡就不远了。《周书》说‘想打败敌人,先让他膨胀;想夺取利益,先适当给予’。主公不如给他土地,让他更骄横,然后联合其他势力对付他,何必独自当智伯的靶子呢?”魏桓子听从建议,也给了智伯一座万户城邑。
智伯又向赵襄子索要蔡和皋狼两地,赵襄子坚决拒绝。智伯恼羞成怒,率领韩、魏两家军队攻打赵氏。赵襄子准备出逃,问随从:“我该逃到哪里?”有人说:“长子城离得近,城墙又厚又坚固。”赵襄子摇头:“百姓修城已经疲惫不堪,现在还要他们拼死守城,谁会真心帮我?”又有人提议:“邯郸仓库物资充足。”赵襄子说:“那是搜刮百姓才攒下的物资,现在还要他们卖命,谁会支持我?还是去晋阳吧,那是父亲嘱托的地方,尹铎在那里轻徭薄赋,百姓一定会拥护我们。”于是,赵襄子逃往晋阳。
智伯、韩康子、魏桓子三家联军包围晋阳,还引来河水灌城,水位离城头只剩三版(约2.7米)。城中灶台被淹,青蛙到处乱跳,但百姓依然没有背叛之意。一次,智伯巡视水势,魏桓子驾车,韩康子陪乘。智伯得意地说:“我今天才知道,水居然能灭掉一个国家!”听到这话,魏桓子悄悄用手肘碰了碰韩康子,韩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脚背——汾水可以灌魏都安邑,绛水可以灌韩都平阳,他们意识到智伯的野心早晚会威胁到自己。
谋士絺疵提醒智伯:“韩、魏一定会反叛!”智伯问:“你怎么知道?”絺疵分析:“从常理就能看出来。我们联合韩、魏攻打赵国,赵国一亡,祸事就轮到他们了。现在约定灭赵后三家分地,晋阳眼看就要被攻破,但韩康子和魏桓子不仅不高兴,反而满脸忧虑,这不是要反叛是什么?”第二天,智伯竟把絺疵的话告诉了韩、魏二人。两人急忙辩解:“这是赵国派来的奸细,想离间我们,让您放松对赵作战。我们怎么会放着眼前的利益不要,去干这种危险又没把握的事呢?”
等两人离开,絺疵进来质问:“主公为什么把我的话告诉他们?”智伯惊讶:“你怎么知道?”絺疵说:“我看他们刚才看我的眼神很警惕,走路也匆匆忙忙,就知道他们已经明白我识破了他们的心思。”但智伯根本不听劝,絺疵无奈,只好请求出使齐国避难。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