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望之等人对许氏、史氏外戚的骄纵行为很不满,也痛恨弘恭、石显专权,就向皇帝建议说:“中书是政务的根本,国家的关键部门,应该让贤明公正的人来掌管。汉武帝因为经常在后宫游乐饮宴,才任用宦官掌管中书,这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废除由宦官担任中书的做法,这才符合古代不亲近受过刑罚之人的道理。”这一下就得罪了史高、弘恭和石显。皇帝刚即位,为人比较谦逊,也不轻易改变旧制,这件事讨论了很久都没有结果,最后还把刘更生调出京城,担任宗正。
萧望之、周堪多次推荐有名的儒者和杰出人才担任谏官。会稽的郑朋暗地里想攀附萧望之,就上书揭发车骑将军史高派人在各地谋取私利,还说了许氏、史氏子弟的种种过错。奏章交给周堪后,周堪请示皇帝,让郑朋在金马门等待诏令。郑朋还写信给萧望之,说:“现在将军您的打算,是像管仲、晏婴那样就满足了,还是要继续努力,达到周公、召公那样的成就呢?要是只想达到管仲、晏婴的水平,那我就回老家隐居,一辈子不再出来。要是将军您想复兴周公、召公的事业,广泛听取意见,那我愿意竭尽全力为您效劳!”萧望之刚开始见到郑朋时,还热情接待,但后来发现他品行不正,就不再和他来往。郑朋是楚地人,心里怨恨,就转而投靠许氏、史氏,把之前说许氏、史氏的那些话都推到周堪、刘更生身上,说:“这些都是周堪、刘更生教我说的,我一个关东人,怎么会知道这些事!”于是侍中许章向皇帝禀告,让皇帝召见郑朋。郑朋出来后,到处宣扬说:“我跟皇帝说了前将军萧望之五个小过错,一个大罪过。”还有个叫华龙的待诏,品行不端,想加入周堪等人的阵营,周堪他们没接纳他,他就和郑朋勾结在一起。
弘恭、石显让郑朋、华龙上书告发萧望之等人谋划罢免车骑将军史高,排挤许氏、史氏外戚的情况。等萧望之休假外出的时候,让郑朋、华龙把奏章递了上去。皇帝把这件事交给弘恭去调查。萧望之回答说:“外戚在位的人大多奢侈淫乱,我这么做是想匡正国家,不是为了私利。”弘恭、石显却上奏说:“萧望之、周堪、刘更生结党营私,互相吹捧推荐,多次诬陷大臣,离间皇室亲戚关系,想要独揽大权。作为臣子不忠,欺骗陛下,犯了大逆不道之罪,请陛下下令让谒者把他们召到廷尉那里受审。”当时皇帝刚即位,不明白“召致廷尉”就是关进监狱的意思,就批准了这个奏章。后来皇帝要召见周堪、刘更生,才知道他们已经被关进监狱了。皇帝大吃一惊,说:“我以为只是让廷尉问问话而已!”就责备弘恭、石显,两人都磕头谢罪。皇帝说:“那就放他们出来继续办事吧。”弘恭、石显却让史高对皇帝说:“陛下刚即位,还没来得及向天下展示您的德政,就先惩治自己的老师。既然已经把九卿、大夫下了狱,就应该趁机免去他们的官职。”于是皇帝下诏书给丞相、御史说:“前将军萧望之,做了我八年的老师,没有其他罪过。现在这件事时间隔得久了,有些情况也记不清了,难以查明真相。赦免萧望之的罪过,收回他前将军、光禄勋的印绶;周堪、刘更生都免为平民。”
二月丁巳日,皇帝立弟弟刘竟为清河王。
戊午日,陇西发生地震,城墙、房屋都被毁坏,很多人被压死。
三月,朝廷封广陵厉王的儿子刘霸为王。皇帝下诏书,下令停止饲养供皇室玩乐的狗马,把水衡掌管的禁囿、宜春下苑,少府佽飞外池、严篽池的土地,都租借给贫苦百姓耕种。还大赦天下,公开征召才能出众、敢于直言进谏的人才。
夏天四月丁巳日,皇帝立儿子刘骜为皇太子。待诏郑朋向皇帝推荐太原太守张敞,说他是汉宣帝时期的名臣,适合做皇太子的老师。皇帝就此事询问萧望之,萧望之认为张敞确实是个有能力的官员,处理繁杂混乱的事务很有一套,但他性格轻佻,不是当太子老师的合适人选。皇帝还是派使者去征召张敞,想让他担任左冯翊,可惜张敞在途中因病去世了。
之后,皇帝下诏赐萧望之关内侯的爵位,让他担任给事中,每月初一和十五上朝。这时候,关东地区发生饥荒,齐地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状。
秋天七月己酉日,又发生了地震。皇帝再次征召周堪、刘更生,想让他们担任谏大夫。但弘恭、石显进谗言,结果两人只被任命为中郎。
皇帝一直非常器重萧望之,还想让他当丞相。这可惹恼了弘恭、石显,还有许氏、史氏的子弟,以及其他侍中、诸曹官员,他们都对萧望之等人恨得牙痒痒。刘更生就叫自己的亲戚向皇帝上书,说:“这次地震恐怕是因为弘恭这些人作恶,而不是因为三个孤苦无依的人。我觉得应该罢免弘恭、石显,惩罚他们埋没贤才的罪行,重用萧望之等人,为贤能之人开辟道路。这样,太平盛世的大门就打开了,灾异也会消失。”奏章呈上后,弘恭、石显怀疑是刘更生搞的鬼,就请求皇帝彻查。一番审讯后,刘更生果然承认了。于是刘更生被捕入狱,被免去官职成为平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