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垒校尉刘向上书说:“我听说舜曾告诫大禹‘不要像丹朱那样傲慢’,周公也曾告诫成王‘不要像商纣王那样’,圣明的帝王常常以历史上的败亡之事为戒,不避讳谈论国家的兴衰,所以我斗胆把心里的想法全说出来,希望陛下留意体察!我仔细研究《春秋》记载的二百四十二年里,日食发生了三十六次,而现在连续三年都出现日食,从建始元年以来,二十年间发生了八次日食,平均每两年零六个月就有一次,这在古今都是很少见的。灾异有大小、出现的频率也不一样,占卜的结果预示着事情的缓急。看看秦朝和汉朝的改朝换代,再看看汉惠帝、汉昭帝没有后代,汉昌邑王在位时间不长,汉宣帝继承皇位,这些都有灾异现象记载在汉代的历史中。上天对朝代和君主的取舍,难道还不明显吗?我有幸身为皇族后代,确实看到了陛下宽厚英明的品德,希望能消除这些重大的灾异现象,重现高宗武丁、成王那样的盛世名声,来振兴刘氏天下,所以才冒着被处死的风险多次上书!天文现象很难说清楚,我虽然画了图呈上来,但还需要当面讲解,陛下才能明白;希望陛下能给我一个单独汇报的机会,我可以指着图详细说明。”皇帝虽然召见了他,但最终还是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红阳侯王立举荐陈咸参加“方正”科的选拔,陈咸通过对策后,被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丞相翟方进又上奏说:“陈咸以前担任九卿时,因为贪污邪恶被免职,不应该被举荐参加‘方正’科选拔,更不适合担任朝廷内臣”;同时还弹劾“红阳侯王立举荐人才不实事求是”。皇帝下诏免去陈咸的职务,但没有追究王立的责任。
十二月乙未日,王商担任大将军。辛亥日,王商去世。按照顺序,他的弟弟红阳侯王立接下来应该辅政,但此前王立曾让门客通过南郡太守李尚开垦了几百顷荒田,然后上书说要把这些田献给国家,实际上却高价卖出,获利达一亿钱以上。丞相司直孙宝揭发了这件事,皇帝因此不再重用王立,而是任用他的弟弟光禄勋曲阳侯王根。庚申日,任命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特进、安昌侯张禹请求把平陵肥牛亭那块地赐给自己,曲阳侯王根却极力反对,认为这块地靠近平陵寝庙,是皇帝祭祀出行的必经之路,应该赐给张禹其他地方。但汉成帝没有听从王根的意见,最终还是把地赐给了张禹。从此,王根嫉妒张禹受宠,多次在皇帝面前说他坏话。可皇帝却越发敬重优待张禹,每次张禹生病,都会派人询问病情,甚至亲自到他家探望。有一次,皇帝在张禹床前向他行礼,张禹则磕头谢恩。张禹有个小儿子还没当官,他多次暗示皇帝,皇帝就在他床前封他小儿子为黄门郎、给事中。张禹虽然赋闲在家,但凭借特进身份做天子的老师,国家每有重大决策,一定会找他商议。
当时,很多官吏和百姓上书,说灾异现象是上天的警示,还指责是王氏家族专权导致的,皇帝心里也有些认同,但没有明确的结论。于是,皇帝亲自到张禹家,支开身边的人,询问他对灾异现象的看法,还把官吏百姓指责王氏家族的话拿给张禹看。张禹考虑到自己年老,子孙又弱小,还和曲阳侯王根不和,担心被他怨恨,就对皇帝说:“《春秋》中记载的日食、地震,有的是因为诸侯互相残杀,或是外族侵犯中原。灾变的含义深远,很难弄明白,所以孔子很少谈论天命,也不说怪异鬼神的事,人性和天道这些高深的道理,连子贡这样的弟子都没听过,更何况那些见识浅薄的儒生说的话。陛下应该专心治理朝政,用实际行动来回应灾变,与百姓同甘共苦,这才符合经义。那些新学的年轻人,说的话扰乱正道、误导他人,陛下不要相信他们,还是要用经术来判断事情。”皇帝向来信任喜爱张禹,听了这番话后,就不再怀疑王氏家族了。后来,曲阳侯王根和王氏子弟听说张禹这番话,都很高兴,还主动和他亲近。
这时,前槐里县令朱云上书请求面见皇帝。在公卿大臣面前,朱云说:“现在朝廷大臣,对上不能辅佐君主,对下不能造福百姓,都是占着职位不做事的人,就像孔子说的‘鄙陋的人不能和他一起侍奉君主,因为他怕失去权势,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我希望陛下赐我尚方斩马剑,让我斩下一个奸臣的头来警示其他人!”皇帝问:“你说的奸臣是谁?”朱云回答:“安昌侯张禹!”皇帝大怒道:“你这小臣,居下位却诽谤上司,在朝廷上侮辱帝师,罪该万死,绝不赦免!”御史要把朱云拉下去治罪,朱云死死抓住殿上的栏杆,把栏杆都拉断了。他大喊道:“我能死后追随关龙逄、比干,在地下同游,已经很满足了!只是不知道这圣明的朝廷以后会怎样!”御史还是强行把他拉走了。这时,左将军辛庆忌摘下帽子,解下印绶,在殿下叩头说:“朱云向来以狂放耿直闻名,如果他说得对,不能杀他;如果说得不对,也应该宽容他。我冒死请求陛下饶他一命!”辛庆忌磕头磕得流血,皇帝这才消了气,不再追究。后来要修理栏杆时,皇帝说:“别换新的,就把断的地方修补好,用来表彰正直的大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