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彭攻克夷陵,田戎逃入蜀地,岑彭俘获了他的妻子儿女以及几万名士兵。公孙述封田戎为翼江王。岑彭谋划讨伐蜀地,考虑到长江两岸山谷少,水流湍急,漕运困难,便留下威虏将军冯骏驻守江州,都尉田鸿驻守夷陵,领军李玄驻守夷道;自己则率军返回,驻扎在津乡,这里是荆州的交通要道。岑彭通告周边各少数民族,有投降的,就奏请刘秀封赏他们的首领。
这年夏天四月,发生了旱灾和蝗灾。
隗嚣问班彪:“以前周朝灭亡后,战国时期各国纷争不断,经过好几代才安定下来。现在是又要重现合纵连横的局面呢,还是会有一位真命天子兴起,统一天下?”班彪回答说:“周朝的兴衰和汉朝大不相同。从前周朝实行五等爵位制度,诸侯参与国家政事,王室根基逐渐衰弱,而诸侯势力越来越强大,所以到了周朝后期才有合纵连横的事情发生,这是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汉朝继承秦朝的制度,改设郡县,皇帝独揽大权,臣子没有能长期掌握权势的。到了汉成帝时,他过度宠信外戚,汉哀帝、汉平帝在位时间短,又没有子嗣,导致皇位三次断绝传承,这才让王莽得以专权,篡夺皇位。这种危机是从朝廷上层开始的,没有直接影响到百姓,所以王莽称帝后,天下百姓都伸长脖子,盼望着能有改变。十多年间,朝廷内外动荡不安,各地纷纷起兵,这些人打着不同旗号聚合在一起,但都自称是刘氏后人,口号高度一致。如今称霸一方的豪杰,都没有战国时七国那样世代积累的基业,而百姓都在思念汉朝,期盼汉朝复兴,由此可见,汉朝必定会再次兴盛。”
隗嚣说:“你分析周朝和汉朝的形势很有道理,但只因为百姓熟悉刘氏这个名号,就说汉朝会复兴,这想法太草率了!当年秦朝失去天下,刘邦趁机争夺,那时候百姓哪里知道汉朝呢?”于是班彪写了一篇《王命论》来劝谏隗嚣,文章大意是:“从前尧把帝位禅让给舜时说:‘上天的大命已经落到你身上。’舜后来也用同样的话把帝位传给禹。从后稷、契开始,他们都辅佐唐尧、虞舜,到商汤、周武王时终于拥有天下。刘氏承接尧的福运,尧属火德,汉朝继承火德,还有赤帝之子的符命,所以受到鬼神庇佑,被天下人拥护。由此可见,从没见过没有传承根基、又没有显着功德的人,能突然就登上皇位!世人看到高祖从平民起家,不明白其中缘由,竟把争夺天下比作逐鹿,觉得谁幸运就能得到。他们不知道皇位是由天命决定,不是靠智慧和武力就能夺取的。可悲啊,这就是世上乱臣贼子层出不穷的原因!那些在饥荒中流离失所的人,在道路上忍饥受冻,他们最大的愿望不过是得到一点钱财,可最终还是死在荒郊野外,为什么呢?因为贫穷也是命中注定。更何况天子之位尊贵无比,拥有四海财富,受神明庇佑,又岂是能随意觊觎的!所以就算有些人遇到机会,窃取了权力,像韩信、英布那样勇猛,像梁冀、项羽那样强大,像王莽那样成功篡权,但最终都落得个被处死的下场;更何况那些微不足道的人,还不如前面这些人,却还想暗中谋取皇位!从前陈婴的母亲因为陈家世代贫贱,认为突然富贵会招来灾祸,劝陈婴不要称王;王陵的母亲知道汉王必定夺得天下,用自杀来坚定王陵追随汉王的决心。凭一个普通妇人的见识,都能看透事理,洞察祸福,从而让家族得以长久保全,事迹也被载入史册,更何况大丈夫呢!所以说,穷困显达是命中注定,吉凶祸福却在于个人选择,陈婴母亲知道该放弃,王陵母亲知道该拥护,明白这两点,就能分辨出谁是真正的帝王。再加上高祖宽厚明智、仁爱大度,善于发现和任用人才。他能在吃饭时吐出口中食物,及时采纳张良的计策;能推开洗脚的盆子,虚心接受郦食其的建议;能在军队中破格提拔韩信;能接纳从敌营逃亡而来的陈平。各路英雄为他效力,各种良策都被采用,这就是高祖成就帝业的关键。至于祥瑞征兆,更是数不胜数,所以韩信、张良都说这是上天授予,不是人力能做到的。如果英雄豪杰能够清醒认识到这些,目光长远,见识深刻,学习王陵、陈婴母亲的明智抉择,打消像韩信、英布那样的野心,摒弃争夺天下的错误想法,明白皇位是由天命决定,不贪图不该得到的东西,不被两位母亲那样的有识之士嘲笑,那么就能福泽子孙,永享天赐的福禄。”但隗嚣根本听不进去,班彪只好前往河西避难。窦融任用他为从事,对他非常尊重。班彪也为窦融出谋划策,劝他一心归附汉朝。
起初,窦融等人听说刘秀的威望和德行,心里想归附东方的刘秀,但因为河西距离太远,没办法直接联系,就先从隗嚣那里接受了建武的年号;隗嚣也授予他们将军的印绶。隗嚣表面上顺应人心,实际上心怀异心,他派能言善辩的张玄去劝说窦融等人:“更始帝的政权刚建立,很快就灭亡了,这说明一个姓氏不可能再次兴盛!现在如果早早依附他人,一旦受制于人,就会失去主动权,以后要是对方失败,后悔都来不及。如今豪杰们纷纷角逐天下,胜负未定,你们应当各自守住地盘,与陇地的隗嚣、蜀地的公孙述联合,往好里说可以像战国时的六国一样割据一方,往差里说也能像赵佗一样称霸南越。”窦融等人召集当地豪杰商议,其中有见识的人说:“现在刘秀的名字出现在图谶书上,从前博学多识、精通术数的谷子云、夏贺良等人都说汉朝会再次承受天命,所以刘歆还改了名字,希望能应和预言。到王莽末年,西门君惠谋划拥立刘歆,事情败露被杀,他在临死前对围观的人说:‘谶文没有错,刘秀才是你们真正的君主!’这些都是近期发生的事,清清楚楚,大家有目共睹。况且现在虽然有好几个人称帝,但刘秀占据的洛阳土地最广,军队最强,号令最严明,无论是看符命还是考察人事,其他势力都比不上他!”大家的意见有的赞同,有的反对。窦融最终决定归附刘秀,派长史刘钧等人带着书信前往洛阳。在此之前,刘秀也派使者送信给窦融,招揽他,使者在半路上遇到刘钧,就和他一起返回洛阳。刘秀见到刘钧非常高兴,以礼相待,设宴款待后,让他回去,并赐给窦融玺书说:“现在益州有公孙述,天水有隗嚣。如今蜀地和我这边对峙,胜负的关键就掌握在将军手中,你的一个决定,就能影响局势走向。从这点来看,我想和你交好的心意没有尽头!如果你想效仿齐桓公、晋文公,辅佐我这个弱小的政权,那就努力成就功业;如果你想形成三国鼎立之势,合纵连横,也应该趁早决定。如今天下尚未统一,我和你相距遥远,也没有相互吞并的打算。现在劝你的人,肯定有人会拿当年任嚣教赵佗控制七郡的计策来说事。但身为帝王,只能划分土地,不能分割百姓,你还是根据自身情况做决定吧。”同时任命窦融为凉州牧。玺书送到河西后,当地的人都很震惊,没想到刘秀对远方的情况了解得如此清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