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亥日,陈留这个地方有陨石坠落。
朝廷下诏书任命北地的梁慬为西域副校尉。梁慬走到河西的时候,正好碰上西域各国造反,在疏勒围攻都护任尚。任尚赶紧上书向朝廷求救,朝廷就命令梁慬带着河西四郡的五千羌、胡骑兵火速赶去救援。梁慬还没赶到,任尚就已经解围了。朝廷又下诏书把任尚召回,任命骑都尉段禧为都护,西域长史赵博为骑都尉。段禧和赵博驻守在它乾城,但这座城太小了,梁慬觉得守不住,就想办法劝说龟兹王白霸,想进入龟兹城和他们一起防守,白霸同意了。不过龟兹的官吏和百姓都极力反对,可白霸没听他们的。梁慬进城后,马上派将领去接段禧和赵博,把大家的军队合在一起,大概有八九千人。这时候,龟兹的官吏和百姓反而背叛了自己的国王,还联合温宿、姑墨的几万兵马造反,一起包围了龟兹城。梁慬他们出城迎战,把敌人打得大败。双方打了好几个月,这些反叛的胡人最后失败逃走,梁慬他们乘胜追击,一共斩杀了一万多人,俘虏了几千人,终于平定了龟兹。
冬天十月,四个州发生大水灾,还下了冰雹。
清河孝王刘庆病重,他给朝廷上书,希望死后能葬在樊濯的宋贵人坟墓旁边。十二月甲子日,刘庆去世。
乙酉日,朝廷下令取消了鱼龙曼延这种大型表演。
尚书郎南阳人樊准看到儒家风气越来越衰落,就给朝廷上书说:“我听说当皇帝的不能不学习。光武皇帝承受天命,让汉朝重新兴盛起来,那时候四处征战,忙得连好好休息的时间都没有,但他还是放下武器,学习经典,停下战马,讨论治国之道。孝明皇帝处理各种政务,每件事都很用心,同时还特别喜爱古代典籍,沉迷于研究儒家经典。每次举行飨射礼结束后,他都会端正地坐着给大家讲解,很多儒生都来听讲,全国各地的人知道了都很高兴。他还征召了很多有名的儒者,让他们在朝廷做官。每次宴会的时候,大家就一起讨论问题,气氛融洽,共同探讨如何治理国家。就连期门、羽林这些带甲的武士,也都通晓《孝经》。这种好学的风气从皇帝开始,一直传到了边远地区。所以人们一说起汉朝的盛世,都会提到永平年间。可现在学习的人越来越少了,偏远地区更是严重。博士们都不认真讲学了,儒生们也都在争论一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忘记了忠诚正直的品质,只学会了一些巧言令色的话。我觉得朝廷应该下一道明确的诏书,广泛寻找那些隐居的贤才和大儒,给予他们尊荣,提拔他们做官,等着皇帝来和他们一起学习讨论。”太后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就下诏书说:“三公、九卿、中二千石的官员,你们各自举荐一些隐士和大儒,一定要挑选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用来激励后辈。还要精心选拔博士,一定要找到真正有学问的人。”
永初元年(丁未年,公元107年)
春天正月癸酉初一,朝廷大赦天下。
蜀郡边境之外的羌人前来归附汉朝。
二月丁卯日,朝廷把清河国分出一部分,封皇帝的弟弟刘常保为广川王。
庚午日,司徒梁鲔去世。
三月癸酉日,发生了日食。
己卯日,永昌郡边境之外,僬侥种族的夷人首领陆类,带着整个部落前来归附汉朝 。
甲申日,朝廷把清河孝王安葬在广丘,派司空和宗正负责操办丧事,葬礼规格和当年东海恭王的一样。
自从和帝去世后,邓骘兄弟就一直住在皇宫里。但邓骘不想长期待在宫中,多次请求回家,太后最终同意了。这年夏天四月,朝廷封太傅张禹、太尉徐防、司空尹勤、车骑将军邓骘,以及城门校尉邓悝、虎贲中郎将邓弘、黄门郎邓阊都为列侯,每人封邑一万户,又因为邓骘有确定皇位继承人的功劳,额外增加三千户食邑。邓骘和他的弟弟们坚决推辞,为了躲开前来封赐的使者,他们辗转奔波到皇宫,连续上了五六次奏章,陈述自己不想接受的心意,太后这才答应他们的辞让。
五月甲戌日,朝廷任命长乐卫尉鲁恭为司徒。鲁恭向朝廷建议说:“按照老规矩,立秋之后才开始审理轻罪案件。但从永元十五年开始,改成了初夏就处理。现在刺史、太守们借着这个由头,在盛夏农忙时把农民抓来审讯,案子一拖再拖。这样做上违天时,下误农时。《月令》里说‘孟夏断薄刑’,本意是那些罪行轻、已经定罪的人,不想让他们长时间关押,所以及时判决。我认为初夏处理轻罪的制度可以保留,但其他案件的审理判决,都应该等到立秋之后再进行。”他还上奏说:“孝章皇帝为了顺应天地运行规律,制定法律规定,所有案件都要在冬至前判决。但有些和朝廷不是一条心的小官吏,只要在十一月抓到犯死罪的人,也不管事情真相如何,马上就处死,就算有可疑的地方,也不再重新审理。应该规定,死刑案件都要在冬月结束前判决。”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