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进征召董卓带兵前往京城。侍御史郑泰劝谏说:“董卓为人残忍,不讲情义,野心勃勃。如果把朝政大权交给他,让他参与重大事务,他一定会肆意妄为,危害朝廷。您凭借皇亲国戚的重要身份,掌握着辅佐朝政的大权,完全可以独自决断,诛杀有罪之人,实在不应该借助董卓的力量!而且事情拖延容易发生变故,不久前的教训还历历在目,您应该尽快做出决断。”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该征召董卓,何进却一概不听。郑泰于是弃官离去,他对荀攸说:“何进这个人,很难辅佐。”
何进的属官王匡和骑都尉鲍信都是泰山人,何进派他们回乡招募士兵;同时,何进还征召东郡太守桥瑁驻守成皋,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犯河内,丁原命人焚烧孟津,大火映照得洛阳城中一片通红,他们都宣称是为了诛杀宦官。董卓接到征召后,立刻启程,并上书说:“中常侍张让等人,凭借皇帝的宠信,扰乱天下。我听说,与其在锅里把水扬起来阻止沸腾,不如把锅底的柴火抽掉;虽然切开毒疮会很疼,但总比让毒疮在体内侵蚀要好。从前赵鞅发动晋阳的军队,来铲除国君身边的恶人,如今我也敲响战鼓,前往洛阳,请求陛下逮捕张让等人,清除朝廷中的奸邪之徒!”何太后仍然不同意诛杀宦官。何苗对何进说:“我们当初一起从南阳来到京城,都是出身贫贱,靠着宦官的帮助才获得富贵。国家大事哪有那么容易处理,既然已经走到这一步,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你应该慎重考虑,还是与宦官们和解为好。”
董卓率军来到渑池时,何进却又犹豫不决,他派谏议大夫种邵带着诏书去阻止董卓进军。董卓拒不接受诏书,继续向洛阳进发,一直来到河南。种邵出城迎接并慰劳董卓,同时劝说他撤军。董卓怀疑事情有变,就命令士兵用武器威胁种邵。种邵大怒,高举诏书大声斥责,董卓的士兵都吓得散开。种邵上前当面质问董卓,董卓理屈词穷,只好率军退回到夕阳亭。种邵是种暠的孙子。
袁绍生怕何进改变主意,便极力劝说:“如今您与宦官已经彻底撕破脸,事情都到这地步了,还在等什么?再拖延下去,变故随时发生,您就会重蹈窦武的覆辙!”何进听后,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赐予符节,允许他见机行事;同时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袁绍安排洛阳的武吏密切监视宦官动向,又催促董卓等人赶紧上书,声称要进军平乐观。何太后这下慌了神,只好将所有中常侍、小黄门都打发回老家,只留下何进的心腹看守皇宫。
宦官们纷纷跑到何进面前磕头谢罪,任凭他处置。何进却只是说:“天下大乱,根源就在你们身上。现在董卓马上就到,你们还不赶紧各自回封国去!”袁绍再三劝何进趁机动手,将宦官一网打尽,可何进就是不听。袁绍又伪造何进的命令,写信给各州郡,让他们抓捕宦官的亲属。何进迟迟不决,谋划的事情渐渐泄露,宦官们又害怕又着急,开始暗中筹谋反击。
张让的儿媳妇是何太后的妹妹,张让便向儿媳磕头哀求:“我这老骨头犯了错,本该和你一起回乡。但我家几代蒙受皇恩,如今要永远离开皇宫,实在舍不得。只求能再入宫当值一次,再见太后一面,就算死在沟壑里,也没有遗憾了!”儿媳被说动,求母亲舞阳君向太后求情,何太后心软,又下诏让宦官们回宫当值。
八月戊辰日,何进大摇大摆走进长乐宫,劝何太后下令诛杀所有宦官。张让、段珪等人私下嘀咕:“大将军之前装病不参加先帝丧礼,现在突然入宫,莫非又要重演窦武杀宦官的惨剧?”他们派人偷偷 监听,把何进的话听得一清二楚,当即带着几十名党羽,手持兵器从侧门潜入,埋伏在宫殿门下。等何进出宫时,他们假传太后诏书,将何进骗进内殿。
张让等人围着何进怒斥:“天下大乱,又不是我们宦官的错!当年先帝和太后闹矛盾,眼看就要废后,是我们哭着求情,还各自掏出千万家财送礼,才平息事端。我们这么做,不过是想依托何家罢了,你现在却要赶尽杀绝,是不是太过分了!”话音未落,尚方监渠穆拔剑,当场将何进斩杀在嘉德殿前。随后,张让等人伪造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接到诏书,心生怀疑:“这事得请大将军出来一起商议。”宦官们直接把何进的首级扔过去:“何进谋反,已经伏法!”何进的部将吴匡、张璋在宫外得知主公遇害,立刻带兵要冲进宫,却发现宫门紧闭。虎贲中郎将袁术赶来,和吴匡一起发动猛攻,宦官们则手持兵器死守宫门。眼看天色渐暗,袁术一把火点燃南宫青琐门,想用浓烟逼出张让等人。
张让慌忙跑去告诉何太后,诬陷何进谋反纵火。他们裹挟着太后、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劫持一众官员,从复道逃向北宫。尚书卢植手持长戈守在阁道窗下,仰头痛骂段珪,段珪害怕之下松开太后,何太后趁机跳窗逃生。袁绍和叔父袁隗则假传圣旨,将樊陵、许相斩杀,随后与何苗带兵驻守朱雀阙下,抓住赵忠等宦官,全部处死。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