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武帝下诏书任命刘渊为匈奴北部都尉。刘渊不看重钱财,喜欢施舍,真诚地对待他人,匈奴五部的豪杰以及幽州、冀州的有名文人,很多都来投奔他。
奚轲部落男女十万人前来归降。
永熙元年(公元290年)
春天正月初一(辛酉日),改年号为太熙。
己巳日,任命王浑为司徒。
司空、侍中、尚书令卫瓘的儿子卫宣,娶了繁昌公主。卫宣爱喝酒,经常犯错。杨骏讨厌卫瓘,想把他排挤走,就和黄门官合谋诋毁卫宣,还劝说晋武帝让公主和卫宣离婚。卫瓘又惭愧又害怕,就上书告老还乡,辞去官职。晋武帝下诏书,晋升卫瓘为太保,让他以公爵的身份回家养老。
剧阳康子魏舒去世。
三月甲子日,任命右光禄大夫石鉴为司空。
晋武帝病情越来越重,还没来得及留下遗诏,朝廷里的老臣大多已经去世了。当时只有侍中、车骑将军杨骏在皇宫里伺候晋武帝。其他大臣都不能靠近皇帝身边,杨骏就趁机按照自己的想法调换了皇帝身边的重要官员,安插自己的心腹。有一次晋武帝病情稍有好转,看到新换的官员,就严肃地对杨骏说:“怎么能这样做!”当时汝南王司马亮还没出发去许昌,晋武帝就让中书省起草诏书,打算让司马亮和杨骏一起辅佐朝政,还想挑选几个在朝廷里有声望的大臣一起帮忙。杨骏从中书省借走诏书看了之后,就趁机藏了起来。中书监华弇很害怕,亲自去要,杨骏就是不给。这时晋武帝又陷入昏迷。皇后上奏说让杨骏辅佐朝政,晋武帝点头同意了。夏天四月辛丑日,皇后把华弇和中书令何劭召来,口述晋武帝的旨意,起草诏书,任命杨骏为太尉、太子太傅、都督中外诸军事、侍中、录尚书事。诏书起草好后,皇后拿给华弇、何劭,又一起呈给晋武帝看,晋武帝看了之后,什么也没说。华弇是华歆的孙子,何劭是何曾的儿子。随后,朝廷就催促汝南王司马亮赶紧去许昌赴任。过了一会儿,晋武帝又清醒了些,问:“汝南王来了没有?”身边的人说还没到。之后,晋武帝病情急剧恶化,己酉日,在含章殿去世。晋武帝气量宏大宽厚,聪明通达又善于谋略,能够接纳大臣们的直言进谏,从来没有对人发过脾气。
晋武帝去世后,太子顺利登基做了皇帝,随后下令大赦天下,还更改了年号。他尊称父亲的皇后为皇太后,又册封自己的妃子贾氏为皇后。
杨骏趁着新帝即位,住进了太极殿。晋武帝的灵柩即将入殓时,后宫嫔妃们都出来辞别,可杨骏却赖在殿中不走,还安排了一百名武士保护自己。
朝廷下诏,让石鉴和中护军张劭负责监督建造晋武帝的陵墓。
汝南王司马亮害怕杨骏,都不敢进宫参加晋武帝的丧礼,只能在大司马门外痛哭。之后,他跑到城外扎营,还上奏请求等晋武帝下葬后就前往自己的封地许昌。有人向杨骏告密,说司马亮打算起兵讨伐他。杨骏吓得不轻,赶紧告诉太后,让皇帝亲自下诏书给石鉴和张劭,命令他们率领修建皇陵的士兵去攻打司马亮。张劭是杨骏的外甥,接到命令后,马上带着自己的部下,催促石鉴赶紧出兵。但石鉴觉得事情不对劲,一直拖着没行动。司马亮没办法,只好向廷尉何勖请教对策,何勖说:“现在朝廷上下、民间百姓都支持您,您不主动去讨伐别人,反而害怕别人来讨伐您吗?”可司马亮还是胆小,不敢发兵,连夜逃往许昌,这才躲过一劫。杨骏的弟弟杨济和外甥河南尹李斌都劝杨骏把司马亮留下来,杨骏不听。杨济对尚书左丞傅咸说:“我哥哥要是把大司马召回来,自己再主动退让,我们杨家或许还能保全。”傅咸却认为:“皇室宗亲与外戚,本就该相互依靠才能安稳。只要把大司马召回来,大家秉持公正一起辅佐朝政,根本不用避让。”杨济又让侍中石崇去劝杨骏,杨骏依旧我行我素。
五月辛未日,晋武帝被安葬在峻阳陵。
杨骏心里清楚,自己平时没什么好名声,就想效仿魏明帝即位时的做法,给大家普遍加封爵位,以此来讨好众人。左军将军傅祗提议,让所有大臣都晋升一级,参与丧事办理的人晋升两级;俸禄两千石以上的官员都封为关中侯,还免除他们一年的田租赋税。散骑常侍石崇和散骑侍郎何攀一起上书反对,他们说:“太子在东宫做了二十多年储君,如今继承皇位,这时候行赏封爵,赏赐力度竟然比当初晋朝建立以及将领们平定东吴时还要优厚,实在不合情理。况且大晋国运长久,现在制定的制度是要流传后世的,如果以后有爵位就晋升,那几代人之后,大家不都成公侯了!”但杨骏根本不听。
朝廷又下诏书,任命太尉杨骏为太傅、大都督,授予假黄钺,让他处理朝廷政务,百官都要听从他的指挥。傅咸劝杨骏说:“皇帝居丧期间不理政事的制度,已经很久没人遵守了。现在皇上谦虚,把政事托付给您,可天下人并不认可,我担心您很难承担这份重任。周公那么圣明,还遭人非议,更何况现在皇上年纪可比当年的成王大,情况不一样啊!我觉得皇陵修建完成后,您应该好好考虑是继续掌权还是退隐,只要能表明您的忠诚,不用多说什么大家也能明白!”可杨骏根本听不进去。傅咸多次进谏,杨骏渐渐对他不满,甚至想把他外放到地方当郡守。李斌劝阻说:“赶走正直的人,会失去人心的。”杨骏这才作罢。杨济给傅咸写信说:“俗话说‘生个傻儿子,才能远离官场是非’,官场的事儿可不好处理。我怕你想破脑袋也想不明白,所以特意写信提醒你。”傅咸回信说:“卫瓘曾说‘沉迷酒色杀人,比正直处世更厉害’。因酒色而死,人们不会后悔,可有些人却害怕因正直招来灾祸,这是因为他们内心不坚定,想靠敷衍了事来假装明智。自古以来,因正直招来灾祸的,要么是矫枉过正,要么是不够忠诚,想用激烈的言行博取名声,所以才招人怨恨。哪有真心实意、一心为国却被人怨恨的道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