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燕范阳王慕容德率领一万骑兵、兰台治书侍御史刘当率领五千骑兵驻扎在石门,豫州刺史李邽率领五千州兵切断了桓温的粮道。刘当是刘佩的儿子。慕容德派将军慕容宙率领一千骑兵做前锋,和晋兵相遇。慕容宙说:“晋人轻率,不敢冲锋陷阵,却勇于追击撤退的敌人,应该设下诱饵引他们来。”就派两百骑兵挑战,把剩下的骑兵分成三队埋伏起来。挑战的骑兵还没交战就退走,晋兵追击,慕容宙率领伏兵出击,晋兵死了很多。
桓温作战多次失利,粮食又没了,又听说秦兵快到了,丙申日,就烧掉战船,丢下辎重、兵器,从陆路逃跑。任命毛虎生统领东燕等四郡军事,兼任东燕太守。
桓温从东燕出发到仓垣,一路上凿井取水,走了七百多里。燕国的将领们都想追击,吴王慕容垂说:“不行。桓温刚撤退时很惶恐,肯定会严密防备,挑选精锐断后,这时候追击未必能成功,不如缓一缓。他们庆幸我们没追,肯定会日夜赶路,等他们士兵疲惫不堪,再去追击,一定能取胜。”就率领八千骑兵慢慢跟在后面。桓温果然加速前进。过了几天,慕容垂告诉将领们:“可以追击桓温了。”就赶紧追击,在襄邑追上了。范阳王慕容德先率领四千精锐骑兵埋伏在襄邑东面的山涧里,和慕容垂夹击桓温,又打败了他,晋兵又死了上万人。孙元趁机占据武阳抵抗燕国,燕左卫将军孟高讨伐并活捉了他。
冬天十月己巳日,大司马桓温收拢逃散的士兵,驻扎在山阳。桓温对这次失败感到很羞耻,就把罪名推给袁真,上奏把他免为平民,又免去了冠军将军邓遐的官职。袁真认为桓温诬陷自己,不服气,上奏列举桓温的罪状,朝廷没回应。袁真就占据寿春反叛,投降了燕国,还请求救援,也派使者去了秦国。桓温任命毛虎生兼任淮南太守,驻守历阳。
燕国和秦国结好后,使者多次往来。燕散骑侍郎太原人郝晷、给事黄门侍郎梁琛相继出使秦国。郝晷和王猛有旧交情,王猛像平时一样接待他,问他燕国的事情。郝晷看到燕国政治混乱而秦国治理得很好,知道燕国要灭亡了,暗地里想投靠王猛,就把燕国的实情泄露了不少。
梁琛到了长安,秦王苻坚正在万年打猎,想召见他。梁琛说:“秦国使者到燕国时,燕国的君臣都穿朝服、备礼仪,打扫宫殿,才敢接见。现在秦王想在野外见我,我可不敢听从!”尚书郎辛劲对梁琛说:“宾客入境,全看主人安排,你哪能自己定礼仪!再说天子出行叫‘乘舆’,所在之处叫‘行在’,哪有固定朝堂的说法!而且《春秋》里也有临时相遇的礼仪,为什么不行呢!”梁琛说:“晋室纲纪混乱,天命归向有德之人,燕、秦两国承运而立,都受天命。之前桓温来犯,燕危秦孤,没法独自保全,所以秦王才同担忧患,结盟互助。燕国君臣盼着秦国救援,为自己国力不足让邻国担忧而愧疚,对秦国使者格外恭敬。现在强敌退了,刚开始互通使节,更该重礼守义来巩固两国交情;要是怠慢使臣,就是轻视燕国,哪是修好的道理!天子以四海为家,所以出行叫‘乘舆’,停留叫‘行在’。但现在天下分裂,各国各有天命,怎能用‘乘舆’‘行在’来说事!礼仪中,没约定就见面叫‘遇’,是临时变通的简略礼节,哪是平时该有的待遇!我作为使臣单独前来,确实在主人地盘上处境被动,但要是不合礼仪,我绝不同意。”苻坚于是专门设了行宫,百官按位次排列,才请梁琛入见,礼仪和燕国朝廷一样。事后,苻坚私下宴请他,问:“燕国的名臣有谁?”梁琛说:“太傅上庸王慕容评,品德高尚又是皇亲,辅佐王室;车骑大将军吴王慕容垂,雄才大略天下第一,能抵御外敌;其他人要么凭文才任职,要么靠武勇效力,个个称职,民间没有被埋没的贤才。”
梁琛的堂兄梁弈是秦国尚书郎,苻坚让典客官安排梁琛住在梁弈家。梁琛说:“从前诸葛瑾为吴国出使蜀国,和诸葛亮只在朝堂见面,私下从不见面,我很仰慕这种做法。现在让我住到私人家里,我不敢。”最终没去梁家。梁弈多次到宾馆找他,和他同住同睡,闲聊时问起燕国的事。梁琛说:“现在两国分立,我们兄弟各受两国恩宠,说实话,心思各有归属。我想说燕国的好,怕秦国不爱听;想说燕国的不好,又不是使臣该说的话。兄长何必问呢!”
苻坚让太子召见梁琛。秦国人想让梁琛拜太子,先暗示他:“邻国的君主,和自己的君主一样;邻国的太子,又有什么不同呢!”梁琛说:“天子的儿子地位和士一样,是要他从低位慢慢升到高位。连自己父亲的臣子都不敢当臣子对待,何况别国的臣子!要是没有纯粹的敬意,礼仪讲究有来有往,我并非不懂恭敬,只是怕屈身行礼反而添麻烦。”最终没拜太子。
王猛劝苻坚留住梁琛,苻坚没同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