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十四日(甲戌日),北魏封交趾公韩拔为鄯善王,镇守鄯善(今新疆若羌),像治理郡县一样向当地百姓征收赋税徭役。
刘宋“大钱当两”的制度推行一段时间后,朝廷和民间都觉得不方便;五月十九日(己卯日),废除这一制度。
六月十七日(丙寅日),刘宋荆州刺史南谯王刘义宣升任司空。
六月十二日(辛酉日),北魏太武帝前往广德宫(今山西大同附近)。
秋天,八月十六日(甲子日),刘宋封皇子刘彧为淮阳王。
西域般悦国(具体位置不详,疑在中亚)距离平城一万多里,派使者到北魏,请求和北魏东西夹击柔然。太武帝同意,朝廷内外进入戒严状态。
九月二十四日(辛未日),刘宋任命尚书右仆射何尚之为左仆射,领军将军沈演之为吏部尚书。
九月初九(丙戌日),北魏太武帝前往阴山。
北魏成周公万度归攻打焉耆(今新疆焉耆),大败焉耆军,焉耆王鸠尸卑那逃奔龟兹(今新疆库车)。太武帝下诏,命唐和与前部王车伊洛率领部下,会同万度归讨伐西域。唐和劝降了柳驴(今新疆轮台附近)等六座城池,接着一起攻打波居罗城,将其攻克。
冬天,十月初三(辛丑日),北魏弘农昭王奚斤去世,儿子奚它观继承爵位。太武帝说:“奚斤当年在关西战败(指公元428年被赫连勃勃俘虏),按罪本应处死;我因他是先朝开国功臣,恢复了他的爵位封地,让他得以善终,君臣的情分也足够了。”于是将奚它观的爵位降为公。
十月二十五日(癸亥日),北魏宣布大赦。
十二月,北魏万度归从焉耆向西讨伐龟兹,留下唐和镇守焉耆。柳驴守将乙直伽图谋反叛,唐和攻打并杀了他,从此西域各胡人部落都归附北魏,西域再次平定。
北魏太子拓跋晃到行宫朝见太武帝,接着跟随太武帝讨伐柔然。大军抵达受降城(今蒙古国南戈壁省附近),没见到柔然军队,于是在城内囤积粮食、设置守军,然后返回。
元嘉二十六年(己丑年,公元449年)
春天,正月初一(戊辰日),北魏太武帝在漠南宴请群臣。
正月初七(甲戌日),北魏再次讨伐柔然。高凉王拓跋那从东路出兵,略阳王拓跋羯儿从西路出兵,太武帝和太子从涿邪山(今蒙古国满达勒戈壁附近)出兵,行军几千里。柔然处罗可汗十分恐惧,远远逃走。
二月十七日(己亥日),宋文帝前往丹徒(今江苏镇江),拜谒京陵(宋武帝刘裕的陵墓)。三月初五(丁巳日),刘宋宣布大赦,招募各州愿意迁徙的几千户百姓,来充实京口(今江苏镇江)。
三月初八(庚寅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
夏天,五月初一(壬午日),宋文帝回到建康。
五月初九(庚寅日),北魏太武帝前往阴山。
宋文帝想夺取中原,大臣们争相献策来迎合他、谋求宠信。彭城太守王玄谟尤其喜欢进言,文帝对侍从说:“看王玄谟的提议,真让我有北击匈奴、封狼居胥的壮志。”御史中丞袁淑对文帝说:“陛下现在应当横扫赵、魏故地,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祀天地);我赶上这千年一遇的机会,愿意献上封禅的奏书。”文帝很高兴。袁淑是袁耽的曾孙。
秋天,七月二十日(辛未日),刘宋任命广陵王刘诞为雍州刺史。文帝因襄阳外接关中、黄河流域,想增强其物资和兵力,于是撤销江州的军府,将江州的文武官员全部调配给雍州;湘州上缴朝廷的租税,也全部拨给襄阳。
九月,北魏太武帝讨伐柔然。高凉王拓跋那从东路出兵,略阳王拓跋羯儿从中路出兵。柔然处罗可汗发动全国精锐,将拓跋那的军队包围了几十里;拓跋那挖壕沟坚守,双方对峙几天。处罗可汗多次挑战,都被拓跋那击败。他见拓跋那兵少却防守坚固,怀疑北魏大军将至,于是连夜解围撤走。拓跋那领兵追击,连续九天九夜。处罗可汗越发害怕,丢弃军用物资,翻越穹隆岭(今蒙古国杭爱山)远远逃走。拓跋那收缴柔然的物资,率军返回,与太武帝在广泽(今蒙古国鄂尔浑河附近)会师。略阳王拓跋羯儿俘获柔然百姓和牲畜共一百多万。从此柔然国力衰弱,再也不敢侵犯北魏边境。
冬天,十二月十七日(戊申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
沔水(今汉江)以北各山区的蛮族侵扰雍州,刘宋建威将军沈庆之率领后军中兵参军柳元景、随郡太守宗悫等两万兵力讨伐,分八路同时进军。此前,讨伐蛮族的将领都在山下扎营逼近蛮族,蛮族占据山地发射箭石反击,官军大多失利。沈庆之说:“去年蛮族粮食大丰收,在深山里囤积了很多粮食,不能和他们长期对峙。不如出其不意,直攻他们的核心地带,一定能打败他们。”于是命令各军砍树登山,击鼓呐喊前进,蛮族震惊恐慌。沈庆之趁他们恐慌时发起进攻,所到之处蛮族纷纷溃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