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依照音律相生的规则依次调试,确定十二律中的商音、征音;商音、征音确定后,再依照古琴五调的调音方法校准乐器,然后搭配各种音色来修饰音乐。如果偏离这个方法,声音就不会和谐。况且燧人氏没有老师却学会了用火,京房没有拜师却改进了音律,所以说,懂音律的人想教别人却找不到徒弟,内心领悟的人靠自己体会却无需老师。只要有一丝收获,都来自内心的钻研,难道一定要经过老师传授,才能算奇特的成就吗!”
尚书萧宝寅上奏说:“陈仲儒的学问没有师承,轻率地想要制作律准,不应批准。”这件事最终就搁置了。
北魏中尉、东平王元匡,因议事主张多次被任城王元澄驳回,心怀怨恨,又翻出过去准备弹劾他人时用的棺材(象征决一死战),打算上奏弹劾元澄。元澄随即上奏元匡的三十多条罪状,廷尉判定元匡死刑。秋季八月己未日,朝廷下诏免除元匡死刑,削去他的官爵,任命车骑将军侯刚接替他担任中尉。三公郎中辛雄上奏为元匡辩解,认为:“元匡历经三朝,刚正不阿的事迹朝野皆知,所以孝文帝赐他‘匡’这个名字。先帝生前已宽容他,陛下也应在后续宽待他;若最终将他贬黜,恐怕会让忠臣不敢再直言。”不久,朝廷又任命元匡为平州刺史。辛雄是辛琛的族孙。
九月庚寅日,胡太后游览嵩高山;癸巳日,返回宫中。太后从容地对兼中书舍人杨昱说:“我的亲戚在外地为官,若有不称人心的行为,你若听说了,千万别隐瞒!”杨昱上奏,称扬州刺史李崇用五辆车装载财物,恒州刺史杨钧打造银制餐具,送给领军元义。太后召见元义夫妇,哭着斥责他们。元义从此怨恨杨昱。杨昱叔父杨舒的妻子,是武昌王元和的妹妹,而元和是元义的堂祖父。杨舒去世后,元氏多次请求分家居住,杨昱的父亲杨椿哭着指责她,元氏却不听,从此记恨杨家。恰逢瀛州百姓刘宣明谋反,事情败露后逃跑。元义让元和与元氏诬告杨昱藏匿刘宣明,还说:“杨昱的父亲、定州刺史杨椿,叔父、华州刺史杨津,都送了三百具兵器,图谋不轨。”元义又罗织罪名构陷杨家,派五百名御杖卫士连夜包围杨昱的宅邸,搜查后却一无所获。太后询问情况,杨昱详细说明是元氏因记恨诬告。太后解开杨昱的绑绳,判处元和与元氏死刑,不久元义出面营救,最终元和仅被免官,元氏竟未受任何处罚。
冬季十二月癸丑日,北魏任城文宣王元澄去世。
庚申日,北魏宣布大赦。
这一年,高句丽国王高云去世,世子高安继位。
北魏因郎官选拔不精,大规模淘汰人员,只有朱元旭、辛雄、羊深、源子恭及范阳人祖莹等八人因有才被留用,其余人都被罢免遣返。羊深是羊祉的儿子。
普通元年庚子(公元520年)
春季正月乙亥初一,南梁改年号为“普通”,宣布大赦。
丙子日,发生日食。
己卯日,南梁任命临川王萧宏为太尉、扬州刺史,金紫光禄大夫王份为尚书左仆射。王份是王奂的弟弟。
左军将军、豫宁威伯冯道根去世。当天是初春,梁武帝正要祭祀太庙和小庙,刚出宫就得知冯道根去世的消息。武帝问中书舍人朱异:“吉凶事在同一天,祭祀还能举行吗?”朱异回答:“过去卫献公听说大臣柳庄去世,没脱下祭服就去吊丧。冯道根虽不算社稷重臣,但也为朝廷立下功劳,去吊丧符合礼仪。”武帝当即前往冯道根家中,痛哭哀悼。
高句丽世子高安派使者入朝进贡。二月癸丑日,南梁任命高安为宁东将军、高句丽王,派使者江法盛送去官服、冠冕和剑佩。北魏光州的军队在海上拦截了江法盛,将他押送到洛阳。
北魏太傅、侍中、清河文献王元怿,风度翩翩,胡太后强迫他与自己私通。但元怿向来有才能,辅佐朝政时多次纠正弊端,喜好文学,礼遇士人,当时声望很高。侍中、领军将军元义在门下省任职,又兼管禁军,依仗宠信骄横放纵,野心极大。元怿常依法约束他,元义从此怨恨元怿。卫将军、仪同三司刘腾,权势遍布朝廷内外,吏部为迎合刘腾,上奏任命他的弟弟为郡守,此人的资历和才能完全不符,元怿压下奏疏不予批准,刘腾也怨恨元怿。
龙骧府长史宋维是宋弁的儿子,经元怿推荐担任通直郎,但他轻浮无德。元义许诺给宋维富贵,让他诬告司染都尉韩文殊父子图谋作乱,拥立元怿为帝。元怿因此被软禁,经过核查,没有谋反证据,得以释放,宋维本应因诬告反坐获罪;元义却对太后说:“现在杀了宋维,以后真有谋反的人,没人敢告发了。”于是仅将宋维贬为昌平郡守。
元义担心元怿最终会危害自己,就与刘腾密谋,让主食中黄门(负责皇帝饮食的宦官)胡定自己出面告发,说:“元怿贿赂我,让我毒死皇帝,若他能当皇帝,就许诺给我富贵。”当时皇帝(孝明帝)只有十一岁,相信了胡定的话。秋季七月丙子日,胡太后在嘉福殿,还没去前殿,元义侍奉皇帝来到显阳殿,刘腾关闭永巷门,太后无法出来。元怿入宫,在含章殿后遇到元义,元义厉声阻止他进入,元怿说:“你想谋反吗!”元义说:“我不谋反,只是要抓谋反的人!”命令宗士(宗室子弟担任的卫士)和直斋(宫廷侍卫)拉住元怿的衣袖,将他押到含章东省,派人看守。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