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随着摩肩接踵的人流缓缓移动,从西山的潜溪寺、宾阳三洞,到奉先寺、古阳洞,再到药方洞,一路观摩过去。陈文几乎是每个稍具规模的洞窟都要钻进去看个仔细,时而为精美的雕刻惊叹,时而为残损的佛像扼腕,还不时地从随身那个鼓鼓囊囊的布袋里掏出小本子和炭笔,借着洞口的光线飞快地记录着什么,嘴里念念有词。徐逸风也并不催促,反而示意大家放慢脚步,任由陈文沉浸在这历史的海洋里。他深知,陈文这类看似迂腐的书呆子,往往具备一种常人难以企及的专注和敏锐,他们能从故纸堆的只言片语和残垣断壁的蛛丝马迹中,发掘出被时光掩埋的、意想不到的关键线索,这种能力,在破解谜团时至关重要。
行至东山区域,这里的石窟相对西山规模较小,损毁也更为严重,加之位置稍偏,游人明显稀少了许多。许多佛龛早已空空如也,佛像不知所踪,只留下一个个空洞的石窝,如同历史失神的眼睛。荒草在残破的石阶和洞窟间肆意生长,更添几分荒凉落寞之感。然而,陈文走到这里,却如同鱼儿入了水,眼睛越发亮了起来。对他而言,越是残破、越是无人问津的地方,或许越可能保留着未被扰动的、真实的历史痕迹。
就在一处几乎被荒草和藤蔓完全掩盖的、小型石窟旁的乱石堆中,陈文忽然停下了脚步,口中发出一声轻咦。他蹲下身,不顾泥土污秽,伸手拨开茂密的杂草,露出一块斜斜埋在土里、只露出小半截的青石碑刻。碑体显然遭受过重击或自然崩塌,只剩残缺不全的一部分,断口粗糙不平,表面的字迹也因常年风吹雨淋、苔藓侵蚀而变得模糊不清,难以辨认。
“若兮小姐,徐兄,你们快来看!”陈文顾不上许多,语气带着一丝发现宝藏般的兴奋,回头招呼道。
蔡若兮闻声走近,俯身问道:“陈先生,发现什么了?”
陈文没有立刻回答,而是像对待易碎的珍宝般,从随身布袋里掏出干净的软布和一个小水囊,倒出些许清水浸湿布角,然后极其小心地、一点点地擦拭着碑面湿润的泥土和污垢。他的动作轻柔而专注,仿佛怕惊扰了沉睡千年的魂灵。随着泥土被一点点拂去,石碑表面那些深深浅浅的刻痕逐渐显露出来,那是一些因岁月侵蚀而变得扭曲、断续的古老字符。
陈文凑近了,几乎将脸贴到石碑上,屏住呼吸,借助着从枝叶缝隙透下的阳光,仔细地辨认着那些模糊的笔画。看着看着,他的呼吸渐渐变得急促起来,拿着软布的手都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这……这石碑看形制和字体,是唐代的!很可能是武周时期或者开元年间的东西!”陈文的声音带着难以抑制的颤抖,他指着碑文开头几个相对能辨认的字,“看这里……像是记载某次大型的佛寺修缮工程,或者……是一场由朝廷或皇室主导的重要法事活动……” 突然,他的手指停在碑文中间几个相对清晰、但结构异常古奥奇异的符号上,声音陡然拔高,“你们快看这几个字!不!这根本不是普通的汉字!”
徐逸风闻言,立刻凝神看去。果然,那几个符号与他所知的任何汉字变体都迥然不同,笔画曲折盘绕,结构充满了一种难以言喻的古老韵律和神秘感。他的瞳孔骤然收缩,心脏猛地一跳——这几个奇异符号的笔画走势、间架结构,以及其中蕴含的那种独特的神韵,竟与五台山灵境寺地宫中那卷以血书写的经卷上的某些隐秘标记,以及那“司南遗魄”核心处若隐若现的抽象图案,有着惊人甚至可以说是同源的相似之处!
“还有这里!你们看这里!”陈文又激动地指向碑文末尾一行几乎被磨平、需要极仔细才能看清的细小刻字,声音因为极度的兴奋而变得尖细,“‘……依古……指引……溯……星槎……踪……’ 星槎!又是这个词!和尘影僧前辈信中所言,还有我们之前的推测完全吻合!”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因激动而泛着不正常的红晕,眼镜后的目光灼灼发亮,“这碑文!这残碑很可能记载了与‘司南遗魄’、与那神秘‘星槎’直接相关的信息!它可能是一个被遗忘的路标,或者……是一段湮没在正史之外的关键记载,它将五台山的线索和我们接下来要去的白马寺,甚至更广阔的谜团,连接起来了!”
这个发现非同小可!如果这块看似不起眼、被遗弃在荒草丛中的残碑,真的与他们追寻的核心谜团密切相关,那无疑揭示了一个惊人的事实:关于“司南遗魄”和“星槎”的线索,并非只存在于那些与世隔绝、机关重重的隐秘地宫或秘境之中,它们也可能就散落在这类公开的、承载着厚重历史的文化遗迹里,只是千百年来,无人能够识得其真正含义,如同明珠蒙尘,等待着有缘人来发现。
“必须把它拓下来!立刻!马上!”陈文说着,便手忙脚乱地从那个百宝囊似的布袋里取出专门用于拓印的轻薄宣纸、小鬃刷和拓包,也顾不得地上脏污,直接趴下身,开始小心翼翼地清理碑面,准备拓印。那专注虔诚的样子,仿佛在进行一项神圣的仪式。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古墓迷踪:九域秘辛请大家收藏:(m.20xs.org)古墓迷踪:九域秘辛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