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无比沉重:“可是……修路……真不是动动嘴皮子、有点想法就能成的事啊!那得是真金白银,大把大把地往里砸!勘测要钱,设计要钱,买水泥、沙子、石子要钱,租用挖掘机、压路机要钱,请施工队要钱……哪一样不是吞金兽?少说也得几十万,甚至上百万!村里账上啥情况,你不是不清楚。上面……唉,年年喊口号,真要钱的时候,难啊!让大伙集资?振华,不是叔泼你冷水,这太难了!人心不齐,都怕这钱打了水漂!”
支书李为民掐灭了烟头,表情严肃地补充道,语气更像是在陈述一个残酷的现实:“建国说的都是实情。振华,你有这个心,为我们村干部解决了思路问题,我们很感谢,也完全支持你这个想法。但现实困难就像一座大山,挡在前面。就算我们豁出去,勉强开了工,万一后续资金跟不上,工程烂尾了,那造成的浪费和负面影响更大!而且修路还涉及到占用一些边角地,协调各家各户的利益,这些都是极其棘手、容易引发矛盾的工作啊。光想想,就让人头皮发麻。”
周振华认真地、一字不落地听着两位领导的话。他知道,他们说的每一个字都是肺腑之言,都是横亘在梦想之前的冰冷现实。他没有打断,也没有丝毫的气馁,反而因为对方的坦诚,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心。
等两位村干部把积压已久的困难和顾虑都倒了出来,办公室里陷入一片沉闷的寂静,只有烟雾还在无声地盘旋。
周振华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这沉重的空气吸入肺腑,转化为力量。他目光沉静地看向村长和支书,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异的、能穿透迷雾的坚定:“建国叔,为民书记,你们说的这些困难,每一件,我都反复想过了,想到半夜,想到头疼。”
他顿了顿,从怀里掏出那个视若珍宝的笔记本,翻到最后一页,上面有一个他用红笔反复圈画、核算了无数遍的数字。他将笔记本推到两位村干部面前,手指重重地点在那个数字上。
“我知道难,比想象中还难。但我周振华今天来,不是只来提问题、倒苦水的,我是来想办法,是来找出路,是来……带头蹚这条路的!”
他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一种破釜沉舟的决绝:“钱,是头等难事。所以,我们‘周小庄’农家乐,愿意带头!我家,可以先拿出十万块钱!作为这个修路项目的启动资金,也是我周振华表明的决心!”
“多少?!”
村长周建国和支书李为民几乎同时从椅子上弹了起来,失声惊呼,眼睛瞪得溜圆,怀疑自己出现了幻听。十万!在这个人均年收入还不高的村子里,这绝对是一笔巨款!周振华那小店和鱼塘才搞起来多久?就算生意红火,这十万块,恐怕也几乎是他压上了全部的身家,甚至可能还借了债!这份魄力……太大了!
周振华迎着两人震惊无比的目光,肯定地、重重地点了点头,眼神没有丝毫闪烁:“对,十万。我知道,这对于整个修路工程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这不仅仅是一笔钱,这是一个态度,是一颗火种!我的想法是,我家出这个大头,带头冲在前面。剩下的,咱们再一起想办法,一起去争取!”
不等两位领导从震惊中完全回过神来,周振华已经开始清晰地阐述他思考了一夜的、虽然粗糙却极具可行性的方案:
“第一,咱们立刻!就以村委会的名义,正式地、详细地向乡里、县里打报告,申请修路项目和资金支持。这次和以前不一样!咱们不是空着手去哭穷,去等靠要!咱们自己有了启动资金,有了强烈的意愿和初步的实施方案!咱们可以把这十万块的银行凭证附上!让上面的领导看到,我们周小庄人修路的决心是玩真的!我们是自己要干,恳请上级支持!这样,或许能争取到更多的资金或者政策倾斜!”
“第二,发动群众,凝聚人心。这条路修好了,不是我周振华一家独享,是全村的致富路、希望路!我家带头出了这笔钱,我再和两位领导一起,一家一家去走访,去动员!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十块不嫌少,一万不嫌多!在外打工的、做生意的能人,咱们也想办法联系上,为家乡建设做点贡献,捐资修路,功德无量!我相信,只要咱们干部带头,我家带头,把道理讲透,把账算明白,总会有明白人、热心人响应!哪怕一开始只有几户跟着干,只要动工了,让大家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希望,加入的人一定会越来越多!”
“第三,我可以去跑跑信用社,试试申请贷款。用我那个小店和鱼塘的经营权、未来的收益做抵押,看看能不能贷出一部分款来,缓解资金压力。”
“第四,工程可以分段干,循序渐进。咱们不贪大求全,不好高骛远。先修最紧要、路况最差、经济效益最明显的那几公里核心路段!把钱都用在刀刃上!哪怕先铺上石子压实,解决晴通雨阻的问题,也比现在强百倍!后面再慢慢想办法拓宽、硬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请大家收藏:(m.20xs.org)回到80年代,乡村幸福快乐生活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